进书香四溢的“私塾”,一阵翰墨的香气扑面而来,墙上一幅幅欲言又止的优美书画,书柜上挂着一帧帧浸满浓郁情感的书法小品。迎面坐着的刘贲教授正在电脑前认真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自己即将完成的作品,仿佛我们进门他都没有察觉。与刘贲教授的一次深聊,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修学储能,为师重道。
走访实地 守望纸魂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当大多数人还来不及放慢脚步,品味生活中的美时,刘贲教授却一直保持着在生活中发现灵感,在体验中创造艺术的良好习惯。正是这份对生活的体验,才有了这本关于辽西走廊医巫闾山民间剪纸艺术——《守望纸魂》的诞生。刘贲教授向我们介绍到,这本《守望纸魂》是想让读者体会到民间的情、民间的苦与民间的美,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推向我们每一个人,将民族剪纸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意义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里。“雾从小河生,烟自廊棚出”,西风吹拂剪纸的烟雾缓缓飘散,剪纸艺术像是一缕清香,无限的回味在人们的心间。
西安邮电大学在职研究生刘贲教授在采访中提到,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辽西走廊医巫闾山民间剪纸艺术是对医巫闾山民间剪纸历史发展状况的体现,是满族人的图腾与信仰。他带领他的学生对医巫闾山民间剪纸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走访民间艺人,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在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实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全方位的考量,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达到人文与实证的融合。
正是刘贲教授这种亲临其地、探索艺术的精神,才使得《守望纸魂》中一幕幕印入脑海的图景,一缕缕流连忘返的回忆,使得民族文化与艺术源远流长。
“艺”“工”相交 多元结合
在与西安邮电大学在职研究生刘贲教授的交谈中,他向我们阐述了自己在艺术上独特的理论体系,即“X”——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交叉结合,“T”——知识的横度与知识的纵度的交叉点。刘贲教授说:学工科,在于求真,一切结果都需要使其数字化,而艺术是将结果进行拓辟“包装”,彰显独有的美。我们不难理解,只有当人文与科学相结合,当知识的纵度横度都充分得到发展时,艺术与文明就油然而生。知识会引领我们,艺术会推动我们,技术与艺术的相结合正是如此。
在任何创作中都少不了两个字,即创意。在采访过程中,刘贲教授表达了自己对创意的新看法,他将创“YI”分成了几种不同的理解,分别是创益、创一、创意、创遗、创忆。创益是自己的创作要给社会和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创一是创作主题要单一集中;创意是想法独特,让人产生不一样的联想与想象;创遗是作品要能够流传下去;创忆是使作品形成独树一帜的主体形象,让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创新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精神,不断创新才能解决现实问题,探索自己未来的“价值”空间。
为师重道 寄语学生
西安邮电大学在职研究生刘贲教授的学生人才济济,严格的教学风格与独特的教导方式使刘贲教授的学问越来越精深。在访谈过程中他向我们分享了一个细节:在某次研究生毕业答辩会上,他曾经问了一个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刘贲教授这一举动让该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也让我们难以理解。而他解释说:“我要让学生带着遗憾毕业,而这份遗憾会转化为对知识的未知和对世界的好奇,只有让学生带着适当的遗憾将来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走向社会时他们才能毅然成长。”仔细品味刘贲教授的话,确实,走向社会不仅需要探索、求知的能力,更加需要坚韧的意志去克服困难。
然而在日常中,刘贲教授也是一个温馨、重情重义之人,他向我们展示了从教历年与学生的毕业合影。他把每一届学生的合影都精美装订成册,并自己亲手设计册子的封面与内容,他还给每一届学生都起了名字,每一个名字都象征着这些学生的特点。这份纪念册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重大的纪念意义,这份浓郁的师生情是任何一种障碍都无法阻挡的。
“因材施教,重在毓德,精存自生,贵在创意。”刘贲教授严格却又不失情意的育人方式,使他成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莘莘学子。
刘贲教授对同学们寄予殷切的希望:“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也许正是因为刘贲教授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受到了学生的尊敬与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