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锁凌燕,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
政府工作报告经讨论和修改后全文发布。细数起来,全文共有9处提及“保险”,全部出现在“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部分,主要涉及的重点领域包括:“防风险”——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的作用,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稳就业”——继续执行降低工伤和失业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稳外贸”——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保民生”——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快推进工伤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平衡社会保险负担、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同时,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回应民生关切,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总体来看,报告全文对商业保险着墨不多,可以梳理出两条主线:
一是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近几年,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直是行业主基调。围绕“强监管、防风险、治乱象、补短板、服务实体经济”,监管部门通过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将问题突出公司纳入专项检查、整治不规范金融创新业务、出台治乱象专项政策等等,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密集释放严监管信号,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可以预计,防风险工作会继续全面纵深推进。
二是要融入经济发展大局,回应民生关切,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从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来看,行业面临几项重点任务:
第一,发展普惠业务。要通过积极的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保险服务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服务,让保险服务惠及千万家。近年来,得益于智能终端的普及、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以及政府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的努力,保险产品的覆盖面已经有了显著的扩展,但如何更好发挥保险的“杠杆效应”,更有效地服务长尾市场,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以现下广为热议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为例,作为自愿性、普惠型保险产品的突出代表,社会效益高,但也面临严重的逆选择问题,这不仅需要保险公司持续的创新探索,也需要政府的引导与鼓励。
第二,助力科技创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已经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科技创新具有突出的资本密集、人才密集和技术密集特点,风险结构和生成机制相对更为复杂,不仅涉及人财物面临的传统风险,还涉及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新兴风险;不仅涉及研发与生产过程可能中断的风险,还涉及落地推广产业化过程被阻滞、中断的风险。如何通过提升承保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减量服务和风险保障,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是保险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重要机遇。
三是助力民生改善。建设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等至关重要。面临老龄化背景下日益增大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我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推动市场发展,完善民生保障的“市场解”,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伴随保险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功能逐步发挥,各界对保险功能作用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很多厘清行业定位、利好行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等各类业务的支持,都体现出政策制定者希望借助保险服务国家治理、服务经济民生的期待。但过去一段时间的实践也表明,尽管政策“红包”连续出台,“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也时有发生。这一方面要从保险业自身找原因,要更积极地探索创新业务模式,提升承保和资金运用能力,用更优质的产品供给切实服务民生;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支持性政策建立长期性的评价机制,以便及时优化相应政策。例如,个人所得税综合改革大幅提升了起征点,削弱了之前出台的税前缴费扣除限额的激励作用,如何完善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再如,从国际经验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的制度贡献主要是为个人提供更为丰沛的选择、激励其进行养老储备,同时适应就业形态的转变,让非标准就业者也有条件享受到养老储蓄的政策支持,那么,如何制定惠及面更广的产品优待政策,可能也需要更多探索和评估。
2021年,我国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4.49万亿元,同比微降0.79%,财产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保费收缩;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3.35%,但增速与对行业潜力的预期差距甚远。这反映出现下保险行业发展的两大态势:其一,强调行业保障属性的工作已有成效。事实上,2021年间保险业在业务规模略降的同时,赔付同比增长14.12%,在暴雨灾后重建、新冠疫苗接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二,行业在转型调整提质清虚的同时,也遇到了各种困难交织的局面,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支付意愿低迷,大资管时代保险产品竞争力并不突出,科技能力和业务链整合能力相对薄弱,商业模式与新时代风险格局与消费者偏好结合不够紧密等等问题都还持续存在,行业迫切需要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挖掘增长潜力,释放增长活力。对尚未进入成熟阶段的保险业而言,不发展可能是更大的风险。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
1、从事社会工作三年以上的大专学历者(大专学历不能申请硕士学位)。2、大学本科毕业三年,并获得学士学位,可申请硕士学位。也就是说本科不是法学专业的是可以报考的。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结业证,满足本科学历且学士学位满三年的学员可以参加申硕考试,通过申硕考试完成论文答辩后可以授予硕士学位。申硕考试是全国统考,3月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报名,5月举行考试,考试科目是英语和专业课,都是及格制,规定年限内分别考过即可。
随着全国各地想要就读在职研究生的人员越来越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研究院金融学专业(金融管理与投资方向)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属于金融学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青岛在职研究生上课时间是:不脱产学习,周末(六、日)上课。不一定要本科考生才能报考,青岛附近的,以及其他地区的都可以报考,目前是有线上授课的,考生可以详询院校确定。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
1、旨在学习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掌握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金融业务与创新的前沿理论和实务者,对学历条件适当放宽;
2、如要申请硕士学位则要求本科毕业有学士学位。
3、专科学员修完规定课程并成绩合格可获得研修班结业证书,但不能申请硕士学位。
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结业证,满足本科学历且学士学位满三年的学员可以参加申硕考试,通过申硕考试完成论文答辩后可以授予硕士学位。申硕考试是全国统考,3月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报名,5月举行考试,考试科目是英语和专业课,都是及格制,规定年限内分别考过即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研究院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京外设立的首所实体教学科研机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的重要成果,是支持青岛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及国际开放城市经济发展提供高端定制人才的培养基地。研究院依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独特的学术外向型优势,以优秀的师资和教育资源,为广大有意愿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人士开设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