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教授姜丽萍作了一场题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人文社科学部汉语教育学院院长施家炜老师主持。这是人文社科学部“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讲座的第八讲,来自校内外的老师和中外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北京语言大学有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史、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姜丽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法、教材研究、教师培养等。出版《对外汉语教学论》等7部专著;在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国家汉办教材《体验汉语基础教程》、《HSK标准教程》系列等5部70多册;主持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1项,国家汉办项目1项,以及海内外合作项目、学校教育教改重大项目、一般科研项目共7项。受国家汉办和学校派遣多次到美国、日本、泰国、法国、葡萄牙、吉尔吉斯坦、荷兰、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培训。
讲座伊始,姜丽萍老师概括出了本次讲座的四个方面:教什么(内容的设计),怎么教(方法的设计),怎么学(学法的设计)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于“教什么”的问题,姜丽萍老师从三个方面展开说明。第一,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语言知识;知识文化,跨文化,交际文化等文化知识;功能,话题,篇章等语用知识。第二,技能: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第三,情感:学习汉语的动机,态度,兴趣等。然后,姜老师讲了教学时老师需要了解的内容:教的对象,课堂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其中,针对教的对象,要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母语特点,以及班级规模,环境等因素。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师需要掌控课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问问题的内容方式,利用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老师设计一些课堂活动等,来达到教学目的。在情感方面,老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做出一些积极的反应。最后,要注意,在目的语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课下的学习热情,利用课下的时间,预习和巩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