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瑾教授作了一场题为“Nonadiabatic Molecular Dynamics Investigations on the Ultrafast Charge Dynamics at Interfaces(在超快充电绝热分子动力学调查)”的讲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生态学、地质学、天文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法学在职研究生、大气科学、光学工程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职研究生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光激发电荷载体的超快动力学起着光电子和太阳能转换的重要。使用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在甲醇/二氧化钛和二硫化钼/ WS2接口超快充电动态。我们的理论结果表明,CH3OH的空穴俘获能力取决于吸附结构强烈。此外,我们发现从二氧化钛向前空穴传递过程的时间尺度来CH3O(空穴俘获过程)和空穴松弛VBM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这可以通过非绝热耦合的降低和声子职业进行解释。
对于二硫化钼/WS2,我们表明,而不是直接穿隧,超快夹层空穴传输强烈通过声子激发的绝热机构推动。在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声子协助的超快机构原子水平图象是有价值既在范德华杂接口以及用于光电和光电应用新颖准二维器件的设计超快电荷载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解。
赵瑾,1998 年7 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并在2003 年12 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现并入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指导教师:侯建国院士,杨金龙教授),博士论文获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04 年3 月起在美国匹兹堡大学Hrvoje Petek 教授组内工作,研究各种表面界面的电子结构及动力学性质,负责组内所有理论计算工作。2008 年8 月起成为匹兹堡大学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2010 年初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及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教授,匹兹堡大学兼职教授(adjunct Professor)。201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3年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研究涉及到几个方向:1.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研究;2. 基于低维材料的纳米器件研究;3.表面光催化机理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