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李宝军教授,作了题为《微纳光子器件及光操控》的高水平在职研究生学术报告,李宝军教授先后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本科),兰州大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博士);之后工作于复旦大学(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lliance, Postdoctoral Fellow),新加坡材料与工程研究院(IMRE, Research Fellow),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目前任中山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子器件及集成、纳米光子学及技术、能源光子学及应用。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同时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中山大学李教授的报告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一)对科学研究的感悟;(二)介绍自己研究探索微纳光子器件的过程及采用的科学方法;(三)微纳光子器件的应用。
李宝军教授的研究对象特别小,往往在微米尺度和纳米尺度,要借助显微镜的观察来做实验,而其研究成果非常大,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等重要科研项目。
他的研究属于基础研究。他的一个发现是用研制出的锥形光纤探针,将波长为980纳米的光通入锥形光纤探针,针尖端出射的光照射到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纳颗粒上,对微纳颗粒的灵活、精准、无损伤光操控,实现了对各种结构图案和阵列的构筑。这种光可以将微纳颗粒先捕获,然后移动到任何指定的位置。他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对细菌和真菌等细胞进行了排列,还对人体白血病细胞等极为复杂的细胞进行了排列,并且还用活体细胞制成生物纳米光波导。这种用细胞组成的纳米光波导不但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可作为生物样品直接植入生物组织内部进行医学诊断而不需再拿出来,同时又可作为纳米光子器件研究生物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信息传递、以及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感知等。
该研究结果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和意义,有望用于生物组织病变、体内活体细胞变异等的早期诊断研究。比如,在不接触生物表面的情况下,操控其毛细血管的红白细胞。在实验鼠的身上,用这种方法可以制造出血栓,反过来也可以打通血栓,而整个过程不需要接触和损伤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