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是集中展示人类研究、探索和开发宇宙资源能力,体现国家工业和国防综合实力的高技术工程领域。人类的足迹已从陆地伸展到了海洋,从海洋到了大气层,而航天技术又使人类进入了更具挑战的外层空间。航天技术已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许多相关技术和学科的发展,如材料、电子与通信、医学、自动控制、喷气推进、计算机技术、机械制造工艺等。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的深入,航天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航天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领域覆盖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到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而且还与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密切相关。
航天工程在职研究生培养主要面向航天工程型号的研制、开发与管理,为航天工业系统、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航天与国防高级管理部门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
航天工程在职研究生专业方向主要有:航天飞行器(含空间飞行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总体设计;航天飞行器结构设计;航天飞行器飞行动力学;航天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航天飞行器推进技术与发动机设计;航天飞行器发射技术;空间通信技术;空间信息与图像处理技术;光电精密测量技术等。
航天工程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
基础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自然辩证法、外语、高等工程数学(可在数值分析、矩阵理论、应用数理统计、数学规划、微分方程等课程中选择)、现代控制理论。
技术基础课:飞行动力学、现代设计方法、有限元法、传热传质学、计算流体力学、航天器制导与控制、线性系统理论、电子与信息技术基础、现代管理学基础、计算机技术应用、材料学、可靠性理论基础等。
专业课:航天系统工程、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导弹制导原理、飞行器总体优化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与优化、粘性流体力学、燃烧理论、惯性系统与导航技术、武器系统效能分析、现代测试技术、飞行器结构疲劳寿命、飞行器CAD与仿真技术等。
航天工程专业学位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牵头。
根据《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的通知》(学位〔2018〕7号)的要求,对航天工程工程专业学位调整为能源动力(代码0858)专业学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