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的通知》(学位〔2018〕7号)的要求,机械在职研究生(代码0855)专业学位包括原专业: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车辆工程、航天工程、航空工程、兵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农业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机械非全日制研究生按功能可分为动力机械、粉碎机械、交通运输机械和物料搬运机械等;
按服务的产业可分为农业机械、化工机械、矿山机械和纺织机械等;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力机械、透平机械、仿生机械和流体机械等。
相同的工作原理,相同的功能或服务于同一产业的机械有相同的问题和特点,因此机械工程就有几种不同的分支学科体系。另外,全部机械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用过程中,要经过若干工作性质不同的阶段.
机械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些分支学科系统互相交叉、互相重叠,使机械工程可能分化成上百个分支学科。
085500 机械
085501 机械工程
085502 车辆工程
085503 航空工程
085504 航天工程
085505 船舶工程
085506 兵器工程
085507 工业设计工程
085508 农机装备工程
085509 智能制造技术
085510 机器人工程
从事机械设备设计、生产制造、检测及控制、使用及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制造加工设备及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试验技术、机械性能分析技术、使用维修理论及技术。具有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生产设备管理及使用维修能力。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服务于机械工程领域的职业发展需求,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满足国家工程类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优势与航空航天特色,明晰培养定位,突出培养特色,为国民经济机械技术建设与发展及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高层次人才。掌握机械领域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实践技能,熟悉本领域的相关规范;具有独立从事本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运用本领域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研究生毕业后可在机械领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中作为技术骨干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机械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是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繁荣与强大,一个没有制造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提出的发展新型工业、振兴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将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成为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材料工业、机电产品等工业技术的龙头,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受到较强工程实践和研究能力的训练,掌握机械设计、产品加工过程及其机电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生产运行、科技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以机械设计、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作为三条培养主线,掌握CAD/CAPP/CAM技术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择业能力及较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材料工程、机械制造工程学、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机械装备设计、机械产品三维造型等。
毕业后可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产品设计、工艺制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应用技术开发、机电产品的设计与规划,也可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生产企业的管理、机电产品的营销贸易等工作。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该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培养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