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领域工程专业学位应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农业工程工程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应有较全面的了解。本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解决本领域涉及的技术与发展问题,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创新、技术系统集成与应用的能力。
农业工程在职研究生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工程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般涉及: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测试技术、生物学基础、农牧业生产基础、工程材料基础、工程结构基础、农业工程导论、农业机械与设备、土壤与水资源、农产品加工工程、设施农业工程、机械装备设计、农业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机电系统驱动与控制等。
农业工程在职研究生毕业时主要到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农业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领域工程专业学位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根据《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的通知》(学位〔2018〕7号)的要求,对农业工程专业学位调整为电子信息(代码0854)、机械(代码0855)、土木水利(代码0859)专业学位研究生。
农业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有机结合。本专业是国家教育部为探索新世纪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专门立项研究而在我校设立的以一级学科招生的专业,培养的人才将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特别是工程领域技术集成与创新的需求。
农业工程专业面向21世纪农业工程开发建设、科技创新的需要,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农业工程科学研究、设计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农业设施与环境、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集成与管理、自动控制与检测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工程专业在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基础上,培养学生系统地接受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基本训练,掌握比较宽的生物生产系统、农业工程机具装备、农业设施与环境、信息与自动化技术以及农业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管理等知识,培养具有宽广知识结构和系统综合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测试技术、生物学基础、农牧业生产基础、工程材料基础、工程结构基础、农业工程导论、农业机械与设备、土壤与水资源、农产品加工工程、设施农业工程、机械装备设计、农业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机电系统驱动与控制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现代农业工程设施与装备部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开发园区、规划设计院所和科研教学单位的农业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管理、教学或试验研究等工作。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机械工程为基础,融合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环境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探索既能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生产体系,也可研究农业生产机械装备技术。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农牧学、机械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及经营管理学等相关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使用管理及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工艺设计及相关装备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农业机械设计、农机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控制装置的科研、推广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农学概论、机械电子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动力机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液压与气动传动、农业机械与设备、农业机械化生产学、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学、农业机械装备生产实习等。
主干学科:力学、水利工程、农业资源利用
主要课程:水文学、工程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壤农作学、水利工程施工、灌溉与排水工程学、水资源规划利用与管理、水工建筑物等
农业水利工程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