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王枫秋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基于碳纳米材料的新型激光和光电器件应用”的讲座,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技术三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电物理学及生物医学工程等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信号与信息处理、无线电物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在职研究生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和力学性质,是科学界最引人关注的光电功能纳米材料体系,在纳米电子学和光电子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自2002年,对碳纳米管的光学开关的研究揭示了了其超快的载流子驰豫时间以来,利用碳纳米材料作为非线性光学器件生成超短激光脉冲成为了发展速度最快、影响甚为广泛的一个研究领域。2009年,石墨烯的可饱和吸收特性被实验证实并用于激光器锁模,其超宽带的光学吸收以及易于集成的二维结构,给新型光探测、等离激元信息器件等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掀起了对二维层状晶体,如拓扑绝缘体、MoS2及其异质结构的光学性质和光电器件研究的热潮。本报告将介绍近年来碳纳米材料在光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课题组在碳纳米材料中红外超短脉冲激光器、低维材料宽带非线性光谱、以及基于新型碳纳米管/石墨烯超薄异质层的光电探测器领域的研究进展。回顾近年来该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尚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王枫秋,男,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学系,200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从事碳基纳米材料光子器件、非线性光学以及超快光谱技术研究,是最早证实并阐明碳纳米材料宽谱非线性特征的学者之一。至今在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Nano Research等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总引用约3000次,其中8篇论文引用过百(GoogleScholar数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量子调控”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2010年获得英国皇家工程院ERA Foundation Award 银奖,并先后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和江苏省“双创团队计划”。担任CLEO2016,CLEO2015(亚太)的程序委员会委员。是国际知名综合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的编委。目前王枫秋教授研究小组主要关注(1)基于光电功能纳米材料的激光和光子器件研究(2)低维纳米材料复合体系的光电物性调控和光谱学研究。(3)可用于电子能谱探测的极紫外(EUV)波段超快光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