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上海大学赵彦春教授做了题为“《庄子》英译个案分析”的学术报告。
长安大学在职研究生报告伊始,赵教授简单的介绍了他翻译的著作和这些著作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表示,虽然中文典籍翻译从外国传教士开始到现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外国人的翻译,甚至于一些国人的翻译出现了很多谬误:常见的问题就是形名错位,语篇荒谬,失之权衡,有些典籍甚至名字的翻译都有很大的问题,体现了译者对典籍本身,对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及对典籍所述背景都不甚了解。他反复强调了,翻译应该成为一个桥梁而不是障碍。
在对《庄子》英译个案大量分析的基础上,赵教授将翻译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两大部分,首先介绍了翻译的系统缺失,即现在的翻译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他用典籍翻译中的几个例子证明了即便是被广泛接受的名家翻译仍然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为译者对汉语结构知之甚少,或是译者把中心放在字词上,不懂典籍背后的文化内涵。
其次,通过对《庄子》之《在宥》一文的翻译,介绍了他在翻译《庄子》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系统地介绍了典籍中常见的结构,例如同质异构,顶针,并列等,并分享了他对这些结构翻译的处理方法。
赵彦春以其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及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为学院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讲座,师生深感受益匪浅。报告结束后,赵教授十分热情地与师生们讨论交流了有关翻译的一些话题,在座的师生们围绕报告内容踊跃提出问题向赵彦春教授请教,徐玉臣院长也对赵彦春教授的报告进行了总结和点评。
赵彦春教授现任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大学中国文化翻译研究中心主任,主攻理论语言学、认知词典学,兼攻语言哲学、翻译学等,并致力于《诗经》等经史子集以及现当代诗歌的研究和英译,兼任国际汉学与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