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在职研究生可授管理学硕士学位。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是医学和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群,包括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医疗保险学、公共卫生政策、卫生法学、医院管理、医学伦理学等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以社会、社区及其卫生机构、人 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领域,力图揭示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对群体健康的影响;采取社会措施来防治疾病;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提高卫生事业的效率和效益。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方向:
高等医学教育及其管理。主要研究:医学院校学科、人才建设,教育(教学)评估,高等医学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医学学习及思维训练,继续医学教育及其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及改革等。
医学科研管理及科研方法。主要研究:科研课题评价及科研协作,医学科研资源建设及优化配置,科技队伍素质及建设,医学技术评估,医学科研设计及数据分析等。
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卫生勤务、卫生经济)。主要研究:医院诊疗质量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定量分析,卫勤指挥自动化,现代卫勤研究方法,卫生经济理论与应用,医疗市场等。
医学史。主要研究:中国军事医学史、医学教育史等。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适合在政府各经济职能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医药企业等单位从事医疗保险及卫生事业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单位为各级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及健康教育、医疗、妇幼保健机构、医学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等。也有不少优秀毕业生出国继续深造。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非全日制部分招生院校:
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云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河北联合大学(原华北煤炭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郑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河南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江苏大学、潍坊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江西中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广州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卫管综合(科目代码756;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概述,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学)
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掌握一般临床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相关的卫生管理知识和外语水平。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卫生管理人才。主要就业去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如卫生计生委、卫生局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医疗单位、出入境卫生检验检疫局、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