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建校六十周年,陕西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举办60场系列高端学术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张廷国教授所做的首场报告,标志着这一活动的正式启动。
第一场报告《论胡塞尔的本质直观与马克思的高级的哲学直观》中,张廷国教授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讲起。马克思恩格斯批评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理解限于单纯的直观、普通的直观导致对世界的理解局限于单纯的感觉,提出了可以看出事物的“真正的本质”的高级的哲学直观的概念。
张教授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高级的哲学直观”和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直观在方法论意义上有相通之处。传统的认识方法主要有经验论的由多到一的归纳法和理念论的由一到多的演绎法。而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则提供了既不是经验论的、又不是理念论的新思路,堪称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在本质直观中,我们既不是在感觉材料中“发现”一般之物,也不是在个体的意识活动中“创造”一般之物,而是没有提前预设、偏见,直面现象,直达本质。
张廷国教授引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经典语句,指出马克思认为,感性世界的本质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感性劳动和创造是整个感性世界的基础。张廷国教授对胡塞尔的本质直观方法和马克思、恩格斯的高级的哲学直观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作为对本质的研究,二者都是从主体方面来理解和构造对象世界,都强调对象是一种客观化的行为或对象化的行为。但二者的出发点、目的和性质是不同的。张廷国教授指出,马克思的高级的哲学直观是理解实践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以现象学的方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是有意义的,但要有界限意识,不能简单地比附。
第二场报告《哲学与宗教》中,张廷国教授比较了中西方对待宗教的态度,认为在西方,宗教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为道德提供合法性基础的功能,而中国则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需要哲学思维,更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观的统领与指导。哲学的批判精神、思辨精神对于提升民族的精神很有作用。
报告结束后,张廷国教授和老师们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交流。校党委书记刘保民教授出席并主持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