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在职研究生分为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古代哲学主要指“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中西融合”四个阶段。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思想价值观远远走在历史的前沿。
中国近代哲学的基本趋向是中西哲学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外在的比附,而是内在的会通。其实质是“理智的了解”与“情感的满足”的统一,逻辑与直觉的统一,意义与意味的统一。其表现形式是西方形式逻辑的兴起与中国传统哲学直觉的弘扬。
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中国近代自己的哲学,正处于进阶的一代。
“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是反复研习传统哲学的一脉,以传统哲学为本,赋予新的现实意义。
“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主要指马克思哲学。希望用外来文化,重新定义中国的一切,把旧的传统葬送在一个时代。
古代中国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为主要的哲学流派,其中尤其以儒、道、墨三家影响深远。近代引入并发展了西方哲学,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陆被中共定为官方意识形态;以新儒家为代表的学者,则力图让中国传统哲学得以创新和发展。
中国人的宇宙观方面以易经与老庄为代表﹐伦理社会观是以孔孟之说为代表的儒道相辅相成。
中国哲学专业是哲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在究天人、通古今的思维框架下探索宇宙人生之道、历史变迁之势、人伦和睦之理、天下太平之法、文明传承之教与安身立命之所的思想智慧和精神价值。其学理基础是天道论、心性论、致知论、价值论、境界论、人生论、治世论、历史观和文献学,学科属性是人文学科。
中国哲学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哲学发生发展的演变历程、内在逻辑、精神特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经典解释、方法论及其创造性现代转换与未来发展等重要问题,以及对培育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主体性、构建国民乃至人类精神家园的重大意义,甚至为解决全球困境和人类性危机可能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社会历史上各个时期杰出的哲学家、学术流派及其哲学思想和人格精神,涉及宇宙论、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价值论、境界论、历史观、方法论、文献学、思维方式等理论领域。中国哲学的研究和教学以中国哲学精神特质、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他民族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为借镜,形成马中西印多元比较会通、古今双向互动贯通的方法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