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应用数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是数学与统计学院下设的研究生专业,数学与统计学院现设有基础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概率与统计科学系和数学研究所。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五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武汉大学应用数学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方向的前沿动态,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训练,具有独立地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
01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02 小波分析与逼近
03时空数据建模与分析
04 密码与信息安全
05椭圆曲线理论与应用
06最优化理论、算法及其应用
07动力系统理论及应用
08分布参数系统的控制理论
09应用非线性分析
10交通优化模型与算法
11大规模科学计算
12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
13不适定问题与算子广义逆理论
14图论及其应用
15离散几何及其应用
学习年限
1,本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最长不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
2,提前毕业标准(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申请提前毕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必须在本学科的SCI或EI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或者在本学科指定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其中包括已经收到正式接收函的论文。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若是同其他人联名一起发表的中文论文,则要求该学生为第一作者;若联名发表的论文是外文文章,则按国际上对发表数学论文的通用规则,作者排序可以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来排。另外,对导师列为第一作者研究生列为第二作者的也可视为该生为第一作者。若对学位论文发表的合格性若有不同意见,可以由学院学位委员会做最后的仲裁。
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分类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选修课及补修课等三类。
第一类:学位课
(1)全校公共必修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1门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2学分)和1门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学分)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学时,1学分),第一外国语(72学时,2学分)。
(2)学科通开课:即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所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共同学习的课程,包括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论和有共性的专业通开课。
(3)研究方向必修课:即某一研究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必修的课程。
第二类:选修课
由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选修课包括计算机、管理、人文、体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选修公共选修课不超过2学分;专业选修课包括本学科内拓宽知识面和深化专业知识的课程、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定下选修的其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