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作了一场题为《礼与中国文化》的学术讲座。清华大学历史系现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历史学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专业(史学史及史学理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职研究生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彭林教授从梁思成先生1948年在清华大学所作的报告《半个人的时代》讲起,认为,礼乐文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礼乐规范着人们的各种行为,周公、孔子、韩愈、曾国藩、钱穆等人都从不同方面论述了“礼”的重要性,为当今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针对当今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和价值失范现象,彭林指出,我们应该吸收古代社会中有价值的礼仪和礼节,深入体会这些礼仪和礼节背后的意义,培养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个人的“君子”人格和整个社会“郁郁乎文哉”的良好局面。=
彭林,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6国学网礼乐高级顾问[1] 。主要从事先秦史等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偏爱经学,尤其注重对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以及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