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徐传超在23岁就考上了博士,结果却成了一个“卖菜哥”。
这个19分钟就能跑完5000米的学霸,又把“神速”用在了卖菜上。徐传超用“互联网+实体店”的模式创办了以“季莳鲜”为品牌的农产品生鲜超市。不到两年时间,在天津中心城区已经开了22家连锁店。如今,“季莳鲜”已经成了天津单体最大的连锁生鲜超市,日均流水过百万元,员工370多人。
创新“农超对接”模式 真正实现物美价廉
烟台苹果、陇南蜂蜜、内蒙古土豆、玉田白菜……在天津市南开区西湖道的一家季莳鲜生鲜超市里,400多种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农副产品琳琅满目。“这是一家围着老百姓厨房转的生鲜超市,最大的特点——便宜!”徐传超指着一种广西蜜橘举例说,这是从产地直采的蜜橘,一斤只要1.9元,而对面的罗江路菜市场,同样的一斤蜜橘售价3.5元。
为什么价差这么大?这就是徐传超的“季莳鲜”最大的秘诀,真正实现“农超对接”。
简单地说,“农超对接”就是让生产基地直通终端门店,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徐传超说,一个苹果,原来要经过“产地——合作社——长途运输——一级批发——二级批发——菜市场”6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菜篮子里,“现在把中间环节减掉,让农民增收,也让普通消费者得利”。
听起来容易,然而保证这一切的实现需要一整套全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这恰好用到了徐传超读博士时学的专业——物流供应链。而他做的是一件正在颠覆这个行业的事情。他正在着手搭建一个农超对接的种植可视化与过程可追溯的全渠道供应链管理体系,最终将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指导产地的精细化种植和养殖,实现农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已经有人出一个多亿想收购徐传超的公司,被他婉拒,“建立农产品超市仅仅是创业的第一步”,徐传超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我真正的目标是要打造基于农产品流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重塑一个行业”。
曾失败两次赔了百万元“买”来成功经验
徐传超总是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20岁那年,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毕业,他并不知道未来应该干点什么,“要不就再读读书吧!”硕士他选择了光电子专业,因为“未来很多东西都要和电子、电脑结合”。在读研究生二年级时,他跑去江苏一家光电企业实习并参与新公司组建。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公司的研究成果,为这家企业申请了4个专利,其中2个专利实现投产,帮公司减税,大幅增加了利润。老板被这个年轻小伙子惊呆了,开出高额薪水挽留他,而他因为被保送清华大学光电专业读博士,“决定去北京看一看”。(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