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人口学专业
1、学位点基本情况
(1)学科发展:人口学专业1998年6月获得硕士点,1999年开始招生,1999~2006年共招收研究生106人,在校研究生52人。在已经毕业的54名研究生,有6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其中北京大学1人,中国人民大学3人,南开大学1人,华中师范大学1人;47人走上工作岗位;1人准备继续考博。
(2)研究方向:人口学专业设人口社会学、人口经济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三个研究方向。
(3)学科特点
河北大学人口学专业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在理论研究上注重出精品,在现实研究方面讲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人口社会学研究方向上,以生育文化和生育文明研究为重点,不仅对生育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生育文化对家庭生育行为产生影响的机制和路径,得出了我国未来计划生育顺利开展和完全实现人口转变必须以生育文化根本转变为前提条件的结论;而且较早把生育文化研究引向生育文明研究,在生育文明方面推出了一批有较大分量的研究成果。注重妇女社会地位研究,系统分析了河北省推进性别平等、提高妇女地位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注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研究,系统考察了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多角度、多视野分析了我国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分期、分类、内容和特征,以及取得的巨大成绩及其运行机制和法律保障,预测了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未来走向和政策选择。
在人口经济学研究方向上,通过揭示我国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丰富了人口学学科体系,为制定社会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以人口投资和人口素质提高为基础,以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问题研究为突破口,在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研究方面建立了系统的方法论。注重生态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对城市化发展机制、城市生态和城乡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注重制度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从数理和实证角度对制度创新在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口素质提高以及在经济增长、企业成长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解决人口素质低和人力资源配置失当问题的途径。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向上,注重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人口因素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并且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研究特色。
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在借鉴国外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了科学实用的学科体系、研究框架和衡量指标体系。对可持续发展中代际消费模型、消费模式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成功地构建了对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统计估算与评价方法。在我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方面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力求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探讨,对影响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重点探讨了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4)学科优势:
人口研究所是全国建立最早的人口研究机构之一。1979年被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确定为全国10个援助单位之一,承担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与教育部3个周期、15年的合作研究任务,在全国有较大影响。自1984年开始,受国家计生委委托,开办了6年二年制的计划生育干部大专班,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招收了280名计划生育管理干部进行学历教育;自1999年开始招收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招收8届,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个研究方向和精干年青的学术骨干队伍,学科带头人在全国学术界享有较高声望,吕红平教授在生育文化和生育文明研究方面、王金营教授在人力资本和人口预测方面、王俊祥教授在人口政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
(5)社会影响:
人口研究所与中国人口学会合作举办过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学术梯队成员经常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与学术界有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每届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人口研究所都有获奖项目,表明我们的学术水平得到了全国学术界的认可。
2、学术队伍建设情况(1)学术队伍人口学专业依托人口研究所,现共有研究人员20人(含兼职3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1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2人;博士9人(含在读博士2人),硕士4人。在职研究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