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生初期林学专业就设有《森林改良土壤学》课程。同时,积极参与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和研究工作,先后在甘肃、四川、湖北、福建、江西和安徽等地开展水土保持试验研究工作;此外,还在我国沿海地区开展防护林的营建与护田增产试验研究。开设《水土保持学》课程,并成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在本科林学专业中设置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专业方向。
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获得在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南方唯一的一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被评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整体上居国内同类学科的前列,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和科研领先水平。
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队伍健全,知识结构合理。通过在职培养、出国学习和人才引进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科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学科队伍专业背景互补、知识层次和年龄结构合理。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11人,试验员1人,其中具博士学位18人,占总人数的64.3%。
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在职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1、南方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山地丘陵区广泛开展水土流失监测与综合防治研究,先后在安徽大别山、江苏下蜀、浙江宁海、江西赣南山区,以及贵州普定和苏北等地建立地表径流观测场28个,水量平衡场8个,对该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如栎林、毛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等的水文生态功能和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长期定位监测。
2、防护林工程:在农田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构建技术、功能与效益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已经在黄淮海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效益与配套技术,沿海防护林体系气候、土壤及护堤效应,以及沿海困难立地(盐碱地、风沙地)的防护林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职研究生
3、南方石灰岩山地植被恢复与重建:针对我国南方石灰岩山地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植被恢复难度极大等具体问题,该方向在石灰岩山地,尤其是石漠化地区造林优良植物材料的选择与开发研究等方面已经取得开创性成果,承担了国家林业局重点、国家“948”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
4、山地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针对我国南方地区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与沉降等地质灾害频繁的现状,对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和预警进行研究,并利用“3S”技术 对其进行监测与评价,提出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与对策。
5、流域生态与管理:以中小尺度流域为对象,长期开展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水源涵养林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河堤生物护岸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在开展流域水土流失过程及控制原理,水土保持功能及植被重建理论与技术,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土资源环境演变过程的影响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