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邀请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卢崴诩博士做了关于“质性研究法与社会科学哲学”的主题报告。为了强调社会科学哲学对于质性研究法的重要性,卢崴诩博士以社会学中的民族志研究法为具体的例子进行详细的阐释。卢崴诩博士首先向大家梳理了民族志研究法在社会学中的三个影响广泛的分支,即自然主义(naturalism)、反实在主义(anti-realism)、批判的实在主义(critical realism),在梳理了这三个民族志分支各自的哲学理据和操作程序之后,卢崴诩博士指出了“方法”和“方法论”的差别,旨在说明一个好的民族志研究者除了知晓民族志研究法的操作程序(方法)之外,还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社会科学哲学论述(方法论)。
自然主义在各个领域有不同的意思。在此对自然主义的界定大多来自文学上的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这种写作风格大致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大体上说,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客观地描述,期间运用最新的科学方法,以达到真实的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
实在主义是作为对唯心主义的"反叛"而出现的。依培里的说法,实在主义在哲学舞台上是"作为对传统的一种反抗而兴起的、或者说是"作为一种论战的姿态而出现"的,这就是所谓"作为一种论战的实在主义"。
批判实在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自觉地与马克思主义密切联系起来,并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事实上二者有很多本质区别,这些主要区别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价值论四个领域分别加以澄清。批判实在论自1975年由罗伊·巴斯卡(RoyBhaskar)创始以来,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巴斯卡把它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作为科学哲学叫做“超验实在论”(transcendentalrealism);作为社会科学哲学叫做“批判自然主义”(critical naturalism);探讨事实与价值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