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历史综合2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2、本卷属试题卷,另有答题纸,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该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其他均无效。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古代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太学,是在( )创办的。
A. 汉高帝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D. 汉景帝
2.隋朝为了在政治上打击门阀士族势力,采取了制度方面措施,以下正确的是( )。
A. 推行九品中正制 B. 实行科举制度
C. 创造羁縻府州制度 D. 发展勾检制度
3.唐代的两税法,是政府把控制土地占有转向对土地征税,其内容主要有( )。
①征收的对象是人丁 ②征收对象以土地为为主
③税目以户税和地税为主 ④不定居的行商者免征税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宋代的军队战斗力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 )。
A. 军队实行“更戍法” B. 三帅无调兵权
C. 枢密院掌控领兵权 D. 三衙统领禁军
5.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负责统辖吐蕃地区的机构元代政府机构是( )。
A.通政院 B. 中书省 C. 枢密院 D.宣政院
6.海道大通之后,从美洲传入我国的重要作物主要是( )。
①玉米 ②大豆 ③花生 ④番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7.近代列强最终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
A. 中俄《北京条约》 B. 中俄《瑷珲条约》
C. 中日《马关条约》 D. 中俄《伊犁条约》
8.抗日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 )文化教育理论。
A.“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B.“民族的、科学的、民主的”
C.“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 D.“民族的、民主的、大众的”
9.中国共产党在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进展,体现在( )。
A. 制定“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B. 《论十大关系》 发表
C.《关于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10.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与台湾( )等“三通”建议。
A. “通商、通航、通邮” B. “通商、通航、通话 ”
C. “通商、通航、通信” D. “通商、通信、通话”
11.素有“医学之父”的希腊古典时代医学家是( )。
A.德莫克里特 B. 米隆 C. 阿里斯多芬 D.希波克拉底
12.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作者是( )。
A. 色诺芬 B. 修昔底德 C. 希罗多德 D. 波里比阿
13. 公元前586年,( )攻占耶路撒冷,并将大部分居民俘虏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A. 尼布甲尼撒二世 B.萨尔贡二世
C. 居鲁士 D. 大流士
14. 公元882年奥列格沿瓦希里商路南征,占领( )并迁都于此,这座城市被称为罗斯诸城之母。
A.莫斯科 B.诺夫哥罗德 C. 基辅 D.特维尔
15. 唐代高僧( )西行求经,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印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A. 玄奘 B. 法显 C. 鉴真 D. 空海
16. 美洲印地安文明中“太阳金字塔”的建造者是( )。
A. 玛雅人 B. 阿兹特克人 C. 托尔托克人 D. 印加人
17. 英国有“近代宪法之母”的美称。确定英国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1787年宪法》
18. 巴黎和会的五大强国是( )。
A.英、美、日、法、意 B. 英、法、美、德、意
C. 英、德、美、法、日 D. 英、法、美、德、奥
19.( )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A. 1945 B. 1946 C. 1948 D. 1947
20.南非在20世纪90年代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在1994年4月的大选中,( )当选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A.卡扎菲 B. 拉萨尔 C. 曼德拉 D. 穆沙拉夫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分封制
2.北洋水师
3.汪精卫
4.社会主义改造
5.亚当•斯密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
——引自《汉书•百官公卿表》
问题(1):将材料中此句进行断句: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
问题(2):此材料主要是反映了什么知识?该层次结构如何?
2.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人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公使为商遣也,领事为商立也,兵船为商置也。……今官商隔阂,情意不通。官不谙商情,商惮与官接。如何能为之代筹?……我商人生长中土,畏官守法;彼西商薄视华官,不谙外务,反得为所欲为。若华商有交涉摎葛(纠缠)之事,华官不惟不能助商,反朘削之,遏抑之,吁!是诚何心哉?虽然,官不恤商者,固由官制过于尊严,实亦国家立法之未善。”
——郑观应《盛世危言》(光绪十八年)
材料二:
“今者国家之政,于民之自由,虽无所侵,然每为之不如其己者,有三类焉。一曰:事以官为之,不若民自为之之善也。盖自常法常理言之,其事既为民事矣,则利害最切者,固莫如民。……此地方之工政,与夫民间商工之业,治以官者所以常折耗,治民者所以常有功也。”
——严复:《群己权界论》
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相同现象?
问题(2):依材料一、二,说明我国工商不发达的原因?有何解决之途径?
3.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相关问题。
“本届大会进一步认为,印度人民没有其他道路可走,只有承认和采纳渐进的非暴力不合作政策,直到……自治得以确立为止。”本届大会热诚地建议:(1)放弃职衔和荣誉地位,辞去地方机构中的委派职位;(2)拒绝参加政府的招待会。正式接见和政府官员或以他们的名义举行的其他官方和半官方宴会;(3)逐步撤出各省学校和学院的学生;(4)律师和诉讼当事人逐步抵制英国法庭,由他们自己成立私人裁决法庭;解决私人争端,(5)军事、文书和劳工阶级方面的人拒绝充当新兵……(6)参加改革议会选举的候选人退出竞选,选举人拒绝选举任何违反大会而参加竞选的候选人;(7)抵制外国货物。
——《印度国大党关于不合作运动的决议》
请回答:
问题(1):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目的是什么?手段是什么?
问题(2):国大党为什么说印度人民没有其他道路可走?(2分)为什么不走其他道路?
问题(3):材料中所说的政府指什么政府?它为什么要举行宴会?
问题(4):抵制外国货物的含义是什么?
问题(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民大会党要从哪些方面来抵抗殖民当局?
四、论述题(第1、2题各15分,第3题20分,共50分)
1.评述我国科举制度。
2.概述二战后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并分析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3.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关于乡村土地政策经历了重大变化,依据主要史实,评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