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题库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经济)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加深同学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程要求
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要求,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外交理论与实践。
三、考核方式
(一)考核形式:笔试、闭卷
(二)答题时间:100 分钟
四、题型结构(满分为 100 分)
论述题(共 3 题,其中两道题 30 分,一道题 40 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 2 版)顾海良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 2 版) 杨瑞龙编 中国人民出版社
六、考核内容
导论
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1. 当代中国的主题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二、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三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第四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 公有制经济
2. 非公有制经济
3. 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
2.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3. 微观收入分配与宏观收入调节
4.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市场经济
2.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走共同富裕道路
第二节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1.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 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3.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模式选择
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四、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第三节 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
2. 新发展理念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四、强化经济金融风险防控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
一、政府调节经济的必要性
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目标选择
三、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手段选择
第五节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三、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第六节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我国对外开放实践
三、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四、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
五、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一、政治的内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一、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一、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第四节 全面依法治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体系
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五节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和主要任务
三、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第二节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二、加大收入分配调节 力度
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节 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政策要托底
第四节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一、社会治理的内涵及特征
二、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
三、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
第五章 当代中国与世界
第一节 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三、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一、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二、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推进周边外交
三、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四、积极参与多边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