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特质之一是问题取向,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密切关注解决和改善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分析可以称之为问题分析之学。分析者一旦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政策方案就很容易浮现,而政策分析过程中最致命的错误就是解决了一个错误的问题。
一、政策问题的性质
何谓政策问题,对此人民一直存在着争论。简单而言,本书认为,所谓政策问题,就是经由政策制定者(或分析者)认定,进入政府议程而欲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对于政策问题的性质,传统的政策分析者通常将公共问题视为封闭问题或第一类问题,或称之为“温顺的问题”。公共管理硕士MPA也即是说,传统上对政策问题性质的认定,基本上是将政策问题视为结构良好的政策问题。这类问题所涉及的决策制定者较少,解决问题的方案有限;政策目标的价值和偏好可以排列;每一种政策的后果可以预知。实际上,当代政府所遇到的政策问题,其性质是复杂的。邓恩认为当代政策有如下性质:互赖性、主观性、人为性和动态性等。许多学者认为当地政策是一种开放性问题、复杂的问题或者是一种“劣性的问题”。这反映了当地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二、政策问题建构的方法
今天政府所面临的多属于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决不能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而必须采用革新性的问题建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特质是:在认定政策问题时,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以具有创意的判断力和洞察力体会问题,以掌握问题的本质。MPA在职研究生问题建构的程序如下:
1、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2、以“问题搜索”认定“后设问题”。
3、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4、以“问题陈述”建立“形势问题”。
问题建构的程序中,不同的阶段必然会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基础。
三、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
公共政策学者史塔林曾指出问题诊断是可能遭遇的误差的九个来源:
1、组织结构。
2、意识形态。
3、无知。
4、信息太多。
5、噪音干扰。
6、时间落差。
7、逃避问题。
8、隐蔽问题。
9、虚假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