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邀请美国纽约大学张旭东教授作了一场题为“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90年代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的讲座,英语学院研究生教育包括英语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学、美国研究、英国研究、澳大利亚研究、加拿大研究和爱尔兰研究等方向,重视系统的专业知识传授和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课程设置旨在夯实英语功底,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独立研究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高级外语专门人才。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本讲座以当前中国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为关注点;进一步探索以“中国文化政治”为符号的空间所内含的价值、文明、审美与观念等人文气象,或曰文化“软实力”。文化政治体现“上层建筑”领域的特殊性,比如教育、学术、文艺、思想生产的特殊性,但是文化政治不能直接“代表”经济、政治、制度等面的诉求,也无法立刻解决该领域里面的问题、甚至危机。中国道路则是一个社会性议题,最初是由“中国发展模式”这个相对具体的社会经济和制度问题所引发,近年来又和“中国梦”的讨论联系在一起,包含了更丰富的价值、文化乃至文明的意味。把中国发展道路置放于世界范围内来审视,中国绝无可能模仿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发展模式。今天的中国,如果想在经济、技术、社会组织、文化教育等方面登上世界舞台,则应全力提出并回答一个在历史上的“第三等级”,即如何发展的问题。作为历史主体的中国在劳动组织、分配原则、价值观、政治制度和社会理想方面应该具有一种全新新的历史实质,并为全人类带来一种崭新的发展远景。
张旭东现任美国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研究系教授、东亚系系主任,此外,还担任北京大学长江学者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以英文、中文出版文化研究、文艺理论、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研究等方面的专著多部,包括:《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英文);《批评的踪迹: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对话启蒙时代》;《纽约书简》;《后现代主义与中国》(英文); 《中国向何处去-90年代中国知识思想论争》(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