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22年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王希勤主持会议并讲话。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杨斌、贺克斌、史静寰、周杰等31位委员参加会议。
王希勤指出,清华大学一直把自身办学方向与国家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要准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根据中央的要求不断与时俱进,动态调整学科和专业,优化人才培养布局。一方面,要瞄准国家急需,加快培养服务重点行业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尤其要把卓越工程师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与产业界在专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标准、方案等方面精准对接,加快向各行业输送高水平人才。另一方面,要立足根本和长远,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继续发挥学堂班计划、大类培养的优势,建设好强基书院和求真书院,努力培养更多基础学科功底扎实、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总体上看,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结构调整方向是以学科为基础,强化通识教育和宽学科口径教育,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结构调整方向则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在专业型博士和专业型硕士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
王希勤强调,去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考察时特别指出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学校要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项重要职能,在“学研”深入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融合。院系治理体系改革作为学校落实三个“第一”的重要抓手和基础性工作,已经启动并搭建了相关理论框架,即按照院系与学术界、教育界、产业界的结合紧密程度划分为三个维度,用院系在三个维度上的特征来表征院系特点并进行分类。要从这种分类方式出发,总结优势和短板,进一步完善各院系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为院系治理改革的决策提供框架性依据。
王希勤要求,研究生院和各学位分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积极探讨和应对学校内外部变化对人才培养产生的需求和影响。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新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对学校人才培养结构和学科布局提出新要求,清华在朝着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迈进的进程中,要始终和国家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全校要持续系统思考、深入研究,全方位、多角度、系统性地加强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会上,研工部副部长兰旻汇报了毕业研究生思想总体情况,学位办主任杨帆汇报了分会学位审议情况及拟授予各类学位情况。经表决,同意授予清华1614人博士学位、3846人硕士学位。授予清华3595人学士学位、511人第二学士学位、46人辅修学士学位。
会议审议通过增设“碳中和系统科学与技术”“古文字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审议通过《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文件。
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列席会议。
转自:清华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