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职研究生推荐《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实践》自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西方女性主义电影已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历史,从初期的女性形象研究到溶合符号学、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批判,从莫尔维的“凝视”概念到女性观影认同研究,从“黑色电影”批判到女性电影探索;从抵制男性目光霸权的纪录片和先锋电影,到改造、挪用传统电影语言的叙事影片,从进军欧洲艺术电影到重返美国商业主流……,在理论、批评和实践的相互促动之下,女性主义电影开辟出另类的影像空间。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实践》本书以历史为叙述线索,以批判和建构为主纲,追溯西方女性主义电影发展的始末,既梳理其理论发展的线索,辨析不同的批评策略,同时也涵盖丰富多样的女性主义电影实践,对女性主义与电影携手走过的路程给予全面、整体的描述、概括、分析。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女性形象研究》介绍了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早期著述--罗森的《爆米花女神》和哈斯克的《从敬畏到强奸》对女性银幕形象的分析,对她们所代表的美国经验主义研究方法提出基本评述;第二章《目光政治学:“凝视”理论》重点考察莫尔维的“凝视”理论,追溯了这一理论的形成背景,包括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法国麦兹的符号学和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说,同时也讨论了后人对“凝视”理论的补充、质疑和批判;第三章《黑色电影:父权意识形态与颠覆性阅读》叙述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对好莱坞古典影片的颠覆性读解;第四章《重写电影史》叙介西方学者在女性主义立场引导下对电影史的重新整理,重点介绍无声片时期投入影业的早期女电影人以及三位女性导演先驱耐尔•希普曼、杜拉克、玛雅•德伦的创作;第五章《“女性电影”:好莱坞电影中的女性世界》梳理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女性电影”创作,从女性电影的角度评述多萝茜•阿兹纳和伊达•鲁皮诺的创作,同时考察女性主义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所谓“新女性电影”;第六章《反电影(I):女性主义记录片》探讨与女性主义运动密切相关的记录片创作,初步划分了它的类型和创作风格;第七章《反电影(II):女性主义实验电影》通过对萨利•波特、劳拉•莫尔维、尚塔•阿克曼、乔伊斯•维兰德和伊翁•瑞纳的实验电影的叙述,勾勒女性主义实验电影的风貌;第八章《从边缘到中心:走向主流体制的女性主义电影》通过凯瑟琳•毕格罗和苏姗•塞德曼的创作,描述了女性电影从如何从独立制作步入主流电影创作,她们的创作又如何改写了传统的类型片。第九章《女作者电影:建构女性电影话语》重点考察了阿涅斯•瓦尔达、玛格丽特•冯•特洛塔、萨利•波特、迪帕•梅塔四位女电影作者,探讨了她们独特的作品风格。第十章《延伸差异: 性、种族、阶级与女性主义电影》考察在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语境下的黑人女性电影、旅居西方国家的少数裔女性电影创作以及女同性恋电影,作为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的组成部分,这些创作延续并深化女性主义的思考,本章重点介绍了美国越南裔女电影人郑明河和英国印度裔女电影人普拉缇巴•帕玛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