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音乐学院邀请陈丹布教授来校讲座,这次主讲了舞剧《情殇》。在本次讲座中,陈丹布教授先简要介绍了其创作概况,然后重点分析了舞剧《情殇》的创作特点:
1.作品建立在大众文学的基础上,根据曹禺的戏剧《雷雨》改编而成,是一部具有牢固文学基础的剧本。
2.舞蹈采用集体编导的新形式,以古典舞为主,精致、细腻,结构也十分完整。3.在音乐创作中,加入了一些现代派的元素,并且与舞蹈编导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其次,陈丹布教授对话剧《雷雨》的创作背景、人物及其故事内容都做了简单介绍,由于舞剧没有人物对话,只能凭借音乐的声音与舞蹈画面感来表现剧情,原剧的许多东西都被简化了。该剧以周朴园端起药碗逼迫繁漪喝药为触点,透过繁漪的主观视角,围绕与周朴园、周萍、四凤等人物的矛盾关系和情感纠葛而展开的,最后以死亡的悲剧收尾。它揭示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中买办资本阶级的虚伪和精神堕落的本质,并表现了在封建压迫下的女性追求爱情的自由而不怕自我毁灭的精神。舞剧《情殇》交响组曲选取了原剧的六段进行创作,包括:序(繁漪独白)、劝药(繁漪与周朴园之间的夫妻矛盾)、爱情双人舞I(后母繁漪与周萍的母子之爱)、爱情双人舞II(周萍少爷与侍女四风的爱情)、夺情三人舞(周萍、繁漪、四风之间的情感纠葛,音乐采用了帕萨卡利亚变奏)、认母悲剧(群舞,用固定旋律变奏)。舞剧首演出后,陈丹布教授又通过了一些现代的技法与手段对音乐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改写。
接下来陈丹布教授通过大量的谱例与改写后的音响片段为我们细致讲解了舞剧《情殇》交响组曲的创作观念。首先是序,在这段音乐中初步建立了繁漪的人物形象。繁漪是一个复杂的、无奈的以及内心充满矛盾的女性角色。因此陈丹布教授在本段音乐创作中采用了叹息式的下行音阶以及旋律性不太强的三全音。序采用单三部曲式,第一段是长笛的独奏,用了三全音加半音的下行,做出叹息的感觉。第二段是卡农的冲击效果,达到了音乐高潮,最后一段是音乐主题的再现。爱情双人舞I的第一段主题,描写了周萍与后母繁漪的乱伦之爱,其中又夹杂了繁漪得不到老公的关爱,在周萍的身上寻找慰藉的复杂情感。陈丹布教授为这个情节设计了一个反复出现的音乐素材,缠绵多情的动机,紧接着进入一个表示繁漪的叹息的和声调式,用音乐将故事情景描绘得恰到好处。爱情双人舞II描写了活泼的侍女四凤和少爷周萍的爱情故事,舞蹈在编排中以手绢为引,渐生的挑逗情愫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暧昧关系。
音乐首先是一个欢快的主题,这个主题经过不断的发展后,又与伴奏音型互相倒置,最后以不断下行的卡农再次回归到再现部分。夺情三人舞则描写了侍女四凤、少爷周萍与后母繁漪之间的情感纠葛,体现了多重的矛盾。陈丹布教授在这一部分采用了帕萨卡利亚的固定旋律变奏,先将主题部分放到低音位置与十二音旋律相重合,后又让帕萨卡利亚的变奏旋律在高中低声部不停的游走,体现了三人之间的情感变化。认母悲剧描写了侍女西凤与少爷周萍同生母侍萍相认后寻死的情景,音乐中先采用了声乐的哼唱渲染了悲伤的气氛,再引出由帕萨卡利亚变奏拆分出的固定旋律固定在高音部分,结合着辅调,把前面的主题都汇集在一起,来表现群舞的综合场景。陈丹布教授还提及在舞台剧写作中既要做到音乐好听,也要在此基础上尽量融入一些现代技法,让现场师生们受益匪浅,讲座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讲座结束之余,陈丹布教授为我们播放了国家大剧院版本的舞剧《情殇》的视频,优美的舞蹈动作与充满戏剧性的音乐紧密相扣,将舞剧《情殇》的艺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此次的在职研究生讲座在杨晓忠教授简要的总结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