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研讨会,经济学院现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个;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及金融学、产业经济学2个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专业9个,在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12个,学士学位授予专业5个。 其中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及金融学、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内外整体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转折的背景下,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并需要在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此,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浙江省现代民营经济研究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具体承办。上海市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到会讲话,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到会致辞。
此次研讨会旨在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民营经济的外部环境、内部治理和转型思路,会议主要针对六个主题展开讨论:1.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民营经济的贡献和民营企业家的作用?2.民营资本成长如何适应“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取向?3.“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民营企业如何有所作为?4.金融行业在促进民营资本发展方面如何有所作为?5.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如何不断创新,优化治理结构,处理好资本的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6.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劳资合作关系?围绕这些论题,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委党校等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踊跃发言。专家学者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体现在促进增长、创造就业、提供税收、促进创新等多个方面,当前,民营企业在外部市场环境中仍面临着产业进入和要素获取等方面的约束,同时在自身层面也面临着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治理结构优化等改革使命。由此出发,我国在整体上需要切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借以改善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民营企业需要立足经济新常态,推动产品和技术创新,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以此形成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型动力源泉。此次理论研讨会主题明确,交流深入,成果丰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推动中国民营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