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玉德教授作了一场题为“一生管用的国学经典”的讲座,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培养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历史地理学、经济社会史、文化产业等专业博士研究生以及史学理论、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史、区域文化史、经济社会史、文化产业、课程教学论(历史学科)等专业硕士研究生,招收并培养教育硕士(历史学科)。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王玉德教授,一开始就说明自己选题的由来,四月二十三号是世界读书日,鉴于此,他选择了这个题目,给大家推荐一些经典的阅读书目。经典是值得阅读的,因此,他首先谈到的是:重新认识经典。不仅仅时因为四月有世界读书日,作为大学生应当加大阅读量。梁启超先生在《治国学杂话》中提到:“在学校中,不读课外书,以养成自己自动的读书习惯,这个人,简直是剥夺自己终身的幸福,读书自然不限于读中国书,但中国人对于中国书至少也该和外国书作平等的待遇。”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中也提到:“大学教育的宗旨,对于毕业生的期望,不过要他博览群籍而已......”在当下的,我们应当积极面对国学热,知道一些国学书目,应当意识到国学经典能够管用一生。
紧接着,王玉德教授讲到了国学经典的作用。国学经典与做人是息息相关的,《三字经》、《论语》等都和做人有着极大的关系,他以宋代的赵普为例为大家讲述《论语》与做人之间的关系。国学经典不仅仅与做人密切相连,国学经典与人的知识储备也是有关系的。《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经典之作,教会读者许多知识。《史记》某些层面可以教会人们人情世故,黄帝内经》教会人们中医之道,《徐霞客游记》、《山海经》告诉读者旅游的诸多方面。而国学当中的知识是比较多的。读经典国学过程当中,又能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老子》中的篇章最能够体现出来,王教授还以当下的学生为例,引导大家有时间就读读经典,《庄子》能调适自己的心理,《坛经》能够帮助人们大彻大悟。其实,强调阅读国学经典不是从现在开始的,近代之时,梁启超先生也曾强调国民素质提升应当读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人的能力,若要提升口才,离不开《墨辩》;写出漂亮古文,离不开《文心雕龙》;若要精通古代制度,离不开《周礼》......国学经典能够教会人们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