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中文系白兆麟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国学与周易”的国学在职研究生讲座,白兆麟教授,在安徽大学执教现代汉语语法、古代汉语、训诂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主要导师,兼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简称安大(AHU),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安徽大学白兆麟教授认为“国学是一种潮流”,呼吁在职研究生同学们要“扎根国学,提高自己在外国的话语权”,看待一个民族要结合这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等因素,不能一味的贬,也不能一味的赞。他从国学的初义与转化、国学的准确了解和三个层面的含义等方面展开,并解释了国学最初的含义是:“国家一级的贵族学校”,清末国学的新意是“中国的传统学术”,后来梁启超正式把“国学”代替“中国学术”。白教授认为国学的载体是汉字,而汉字是“世界各国最具有个性的文字”;国学的形态是以汉字记载的经典;国学的方法是经典传承所体现的重视训示、考证和综合的方式。他从发自本土、体现汉民族特点、构成民族文化核心的经典以及对经典的解释和研究三个条件来界定什么才能称作国学。
安徽大学白教授从“自然易、哲学易、阴阳易”三个阶段来讲述了周易的流变。他认为由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对应的八卦则是古代人民根据排列组合的道理来帮助生存选择的自然物质的抽象符号,进而简易而系统地阐释了周易。
白兆麟教授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在于要复兴中华民族,应立足当前面向未来、重视人文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对于个人而言则能培育自身的道德、信念、气质、修养,能造就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