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励争教授题为“基于导波的结构损伤检测研究进展”的在职研究生学术报告。讲座介绍了五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阐述了导波及模态分析方法检测技术的优势,导波检测方法的关键难点是发射与接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及损伤定位技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与图像识别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大发展,无损检测技术获得了快速进展。
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目视检测、射线照相检验、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液体渗透检测四种。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涡流检测、声发射检测、热像、红外、泄漏试验、交流场测量技术、漏磁检验、远场测试检测方法等。无损检测是利用物质的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
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如材料的选购、加工过程品质的变化、流通环节的质量变化等过程中,不仅起到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作用,还在节约能源和原材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品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其具有以下特征:无需大量试剂;不需前处理工作,试样制作简单;即时检测,在线检测;不损伤样品,无污染等等.
无损检测技术在工业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核工业、武器制造、机械工业、造船、石油化工、铁道和高速火车、汽车、锅炉和压力容器、特种设备、以及海关检查等等。
励争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力学专业教授/博导,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实验力学》和《力学与实践》编委。励争教授主要从事动态实验力学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特别是材料动态断裂、应力波传播、无损检测等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