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学会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财政体制改革分论坛在京召开。论坛紧紧围绕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两个单元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
财政科学研究所在职研究生刘尚希院长用哲学视角和整体思维阐述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关系。他提出,研究这一问题的前提是站在财政的角度而不是财政部门的角度,在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财政体制改革的时候,要用哲学的思维来分析真问题、假问题。他认为,要从问题入手,用哲学的方法找到真问题,并结合中国的国情从逻辑上进行判断,并详细阐述了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三个“真问题”:政府级次和治理;地方政府财力和事权不匹配是由于支出责任过大还是因为财力不够;事权划分不清楚。
吉林省财科所张依群所长根据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历程,指出现行财政分权存在的问题,如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不匹配、行政垂直集权与财政分权相冲突、政府层级过多等。他提出,应进一步加快完善分税制的改革,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管理权,进一步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的法律约束。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陈穗红研究员对“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单元专家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她指出,几位专家的发言有三个共同点:一是坚持了中国特色的导向,因为财政体制问题是一个非常有国别特点的问题,无论哪一个国家的财政体制都和本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二是都紧密结合改革现实,非常有针对性,针对我国目前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三是都有整体的思维和观点。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研究中心主任姜竹教授就《“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稳定性的影响》发表演讲。她指出,“营改增”过程中会引发体制和制度方面的调整,从而带动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引发政府财源结构的变化。“营改增”确实能为地方政府提供积极的财源预期,但也对地方财政稳定性提出了扩容要求。
河南省财政厅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兴旺研究员从地方视角交流了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他指出,转移支付制度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实现中央政府政策目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应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逐步完善,科学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明确转移支付实现目标和步骤,规范转移支付分配方法,进一步清理整合转移支付项目,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积极探索横向转移支付,提高转移支付绩效,完善转移支付法律制度。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张学诞研究员就“地方税与地方治理”问题发言。他指出,地方税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地方治理也就无从谈起。地方税影响地方治理的效率,地方税的征纳关系影响地方的稳定。构建地方税的时候,必须考虑地方治理的状况,同时还要考虑地方的征管能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中心主任赵福昌研究员对第二单元的主旨演讲做了点评。他指出,几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整个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独到意见,对与会者来说很有启发性。此外,他结合本在职研究生单元主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体制改革关系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问题,如何把握拿捏边界是一个挑战;改革中对过去的权责错配问题有了一定推进,对整个治理体系有很大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