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中山大学黄进教授是我们《地貌学》的主讲老师,他对教学的认真严谨、敬职敬心是不同常人的,教书对于他是一件非常崇高的事。有一次,他带我们去韶关坪石镇实习,为了能在火车上跟我们讲解沿途经过的地理地貌景观,他提前从广州出发,沿着铁路线走路做备课,然后在车上一路跟我们讲解。当时的实地考察非常扎实。
——中山大学1980级地理系本科生、现中大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与区域规划等4个博士二级学科授权点;具有地理学、水利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与区域规划、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工程硕士在职研究生(水利工程)7个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
人物素描:
黄进,87岁,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离休教授,原地理系主任,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被业界称为我国目前全面系统研究丹霞地貌的第一人。“首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第四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获得者,著书有《丹霞山地貌考察记》、《丹霞山地貌》等。
黄进教授记日记的习惯已有几十年,尤其自1989年从中山大学地理系离休后的这25年来,他的日记从未间歇,一共记了82本。日记的核心主题只有一个——“丹霞地貌”,为了实地考察,80多岁的他曾三次进藏。
一身中山装,一双解放鞋,一把长把伞,一个帆布包,背两个相机,这是黄进的标配着装。6月5日,黄进又要出发了,第四次进藏,实地考察一处丹霞地貌,预计20多天,这次的行程算是短的。过去25年里,黄进每年有至少三、四个月行走于全国各地的“丹霞”间。
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共发现并证实丹霞地貌995处,其中980处都经过他的实地考察与验证。2006年黄进获评“首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2013年获评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
如今,让这位 “丹霞痴”最着急的,是他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
原创“顶平、身陡、麓缓”顺口溜
1948年,黄进考入中山大学地理系,在回江西寻亲途中,他第一次在韶关看到了像霞光般美丽的地貌,从此结缘。1965年,时为地理系助教的黄进带着学生去丹霞山实地考察,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置身于丹霞的怀抱之中。“丹霞山的地貌非常壮观,令人震撼,我决定要从山体发育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不过,因为文革,黄进的实地考察计划搁浅。直到1979年,丹霞地貌的系统研究工作得以正式展开。
1982年,在一次全国性的构造地貌学术讨论会上,黄进提交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中国学术界全面论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论文,对于学术研究和旅游开发,文章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而对近水平红层形成丹霞地貌特征“顶平、身陡、麓缓”的六字概括从此流传开来,如今已经成为丹霞山区妇孺皆知的“顺口溜”、导游词。
鲜少人会在意,这句顺口溜背后的原创者是谁,也没人知晓光是韶关丹霞山的这一座山的考察时间,黄进总共花了近300天。2010年8月,包括广东省丹霞山在内的六省丹霞地貌联合申遗成功,“中国丹霞”开始家喻户晓。也少有外界知道其中有近40万字的基础研究材料由他撰写。
考察900余处丹霞地貌
“1948年7月下旬路过看见,已在丹霞山考察280多天,已为该山出版《丹霞山地貌考察记》(2004)及《丹霞山地貌》(2010)二本专著。”采访当天,黄进带来了他整理的《中国丹霞地貌简表》,截止2013年3月15日,总计995处。包括国序号,省序号,山名,位置,面积,红岩时代、岩性,形态特征,以及资料来源,他记录清晰、明了完整。
黄进说,必须到现场才能做科学准确的判断。全中国的丹霞地貌,哪里风景最好,哪里值得开发旅游,他如数家珍,一清二楚。
1984年黄进担任中大地理系主任后,需要同时承担大量行政业务,他觉得能投入丹霞研究的时间太少,遂在1987年主动辞去主任职务,1989年又主动申请离休。从此开始全身心投入全国范围内、系统性、全方位的丹霞地貌考察研究。
“这之前,亲身考察过的丹霞地区只有35处,离休后的25年里,考察了900多处。”一谈起丹霞地貌,黄进的眼里满是热情的光。
光是1997年这一年,中国境内就有103处丹霞地貌被他发现和证实。从广州出发,到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再到四川、云南、湖北、湖南。“出发时还是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七月,到达最后一站湖南的时候,已然漫天大雪。”
80多高龄三次进藏
有人说,黄进不要命了。为了考察和验证丹霞地貌,80多岁的黄进已先后三次进藏。2012年10月10日,他在日记里写到,“在318国道4994公里处,照相海拔4165米,发现有丹霞地貌……晚上9时,抵达日喀则市,下车时,我感到头很晕,站立不稳。”10月11日,“咳嗽越来越厉害,体力越来越差,再不医治,后果严重。今天上午到八一医院看病时,医生说,他在西藏当医生只看过两个80岁以上的老人,我是其中一个。”
家里人开始对黄进的“行走”强烈反对,但执拗的他依然如故。年长后,他找同行一起坚持。“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给的支持也很大。”在考察日记里,所有的信息提供者,陪同人员,开车师傅,带路的老百姓……他都准确地记下名字。“这些丹霞地貌的发现和确认,他们都有功劳。”
在四川乐山考察期间,黄进偶然得知平羌三峡附近可能有丹霞。欣喜若狂的他随即租了一部机动三轮车,赶往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中所提及的平羌三峡。由于刚下过雨,不通班车的山路又湿又滑。就在远远望见“平羌大队”的牌子,满是欣喜时,连车带人翻倒在路边,距离60米高的山崖仅一两米。“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我心里十分感慨,这可算是大难不死,捡了一条老命呢!”
回忆过往,他给记者吟起那时自创的打油诗:“月照峨眉几度秋,诗仙唤我平羌游。车翻崖上人安好,笑看岷江碧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