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课程班(在职博士)应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学术研究前沿。具有独立地和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的能力。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依托建校之初的动力系,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排名位列A-,是学校“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核心组成部分。为我国电力行业培养了大批在职研究生专业人才,产出了显著的标志性成果。
一、申请条件
1、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
2、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
3、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及专业知识基础,各学院可制定各学科具体的申请条件。
4、申请人须与拟招生的博士生导师先联系确认同意后再申请。
二、主要研究方向
01 热力学及能源高效转换与安全利用
02 传热传质与多相流
03 流体力学与叶轮机械
04 动力机械及工程
05 燃烧与污染物控制
06 化石燃料清洁利用理论与技术
07 电站设备状态监测、控制与运行
08 清洁能源利用理论与技术
09 制冷与空调技术
10 工程热物理及其它学科交叉
11 能源互联网(交叉学科)
三、导师
杨勇平(01 08) | 徐进良(01 02 08) | 张乃强(01 04 07) | 姜根山(01 05 07) |
徐 钢(01 07) | 顾煜炯(01 07 08) | 陈海平(01 07 08) | 戈志华(01 07 08) |
翟融融(01 08 10) | 王江江(01 08 11) | 张宇宁(02 03 08) | 程永攀(02 06 10) |
周国兵(02 08 09) | 刘志坚(02 08 09) | 杨立军(02 08 10) | 刘国华(02 08 10) |
周乐平(02 08 10) | 栗永利(02 08 10) | 冼海珍(02 08 10) | 王春波(05 06 07) |
陈鸿伟(05 06 07) | 潘伟平(05 06 08) | 张永生(05 06 08) | 沈国清(05 07 10) |
张 磊(01 03 07) | 高 丹(01 06 10) | 巨 星(01 08 10) | 侯宏娟(01 08 11) |
杨薛明(02 06 08) | 安利强(03 04 07) | 滕 伟(04 07 08) | 金红光(01 06 08) |
徐建中(03 08 10) | 陈海生(01 03 10) | 郝 勇(01 08 10) | 刘启斌(01 08 10) |
淮秀兰(02 10) | 张明明(03 04 08) | 朱俊强(03 04 10) | 吕清刚(05 06 08) |
四、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学校从三个方面认定申请人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
1、学校组织的课程考试
学校对各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课程进行课程水平认定考试,按照相同专业在校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考试,考试每年举办两次,一般为每个学期末,考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合格分数线均为60分。各科成绩合格后,由研究生院出具成绩单并颁发《华北电力大学同等学力课程水平认定证书》。
2、科研水平和成果的认定
申请人要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拟申请学位的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关于学术论文发表与科研成果的要求,通过答辩资格审查才能申请答辩。
3、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
申请人应当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以最后一门考试时间为准)提交博士学位论文,并在提交论文后的半年内完成论文答辩,否则当次申请无效。
七、博士学位授予
申请博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须具备如下条件:
1、获硕士学位后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满五年以上。
2、从资审通过之日起六年内完成了博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3、经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学位,并颁发学校统一印制的博士学位证书。
八、 有关说明
1、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属于非学历教育,只有博士学位证书,无博士毕业证书。
2、申请人如未按时完成学校所规定的任何环节均视为本次申请无效。
3、申请人在向我校申请博士学位期间,不得向其他单位提出博士学位申请。
4、培养费缴纳等事宜详见录取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