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邀请台湾铭传大学法学院林盟翔副教授主讲《台湾金融科技之法治因应与监理规制》。
林盟翔教授的演讲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林盟翔教授对 “沙盒监管”进行描述即其是一个“安全空间”。在此安全空间内,金融科技企业可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而避免相关活动碰到问题时立即受到监管规则的约束。
林教授对传统金融的结构以及传统金融以外可替代性金融的模型进行了分析讲解。互联网金融理论中的普惠金融、微型金融未来会有去中心化以及数字货币的出现,亦会有社会企业出现与其在组织上结合,而在业务上会出现监管沙盒让非金融机构重试金融机构的实验。
在未来关注的重点问题中,林教授称微型金融、小微金融、惠普金融和数位惠普金融因其着眼于保护中小企业将会成为重点对象,而共享经济这种使闲置物价值再创造问题也会备受关注。其次,林教授讲述了美国、新加坡、澳洲、香港及台湾的沙盒结构,并表示澳洲该监管适用对象只是非金融业,台湾则是金融业与非金融业,而台湾未来在沙盒监管制度完善方面则会更多借鉴英国的经验,因应该业主最多,且制度贴合台湾法规现状,结合上成本最低。
最后,林教授介绍了社会企业之定位。他认为社会企业的目标应是能够解决贫穷,或是其他人类与社会的基本问题如教育、健康、科技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有环境保护意识,而不是为了企业利润最大化。
在互动环节,林盟翔教授就西北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在座同学提出的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异同问题以及从如何从法遵人员的角度分析台湾第一银行盗领案和兆丰银行案等问题做出了详尽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