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刘峰奇在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作了题为量子点级联激光器研究的在职研究生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量子级联激光器的优势及其发展历史,中国科学院刘峰奇:量子点级联激光器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中国科学院刘峰奇的报告主要讲的是,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简称QCL)是一种基于半导体耦合量子阱子带间电子跃迁的中远红外、THz半导体激光器,其特点、优势为:(1)工作波长由耦合量子阱子带间距决定、可实现波长的大范围剪裁(2.65-300 μm);(2) 有源区由多级耦合量子阱模块串接组成,可实现单电子注入的倍增光子输出而获得大功率;(3) QCL的受激发射过程是发生在子带间,是一种超高速响应的激光器。
尽管QCL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由于其固有的工作原理仅依赖于量子阱的一维量子限制效应,显著的电子-声子散射导致这种激光器的功率转化效率难以有效提高。为了从原理上提高QCL性能, 1996年提出了量子点级联激光器(quantum dot cascadelaser, 以下简称QDCL)的概念,思路是利用量子点阵列取代原有源区中的量子阱,利用量子点的“声子瓶颈”效应提高粒子数反转效率和功率转化效率,由于材料设计和制备的困, QDCL一直难以实现。该报告介绍一种研制QDCL的有效途径:在有源区设计方面,采用量子点/量子阱耦合结构取代量子阱层,从而可以利用“声子瓶颈”效应;在有源区结构的材料制备方面,采用多重应变补偿的技术实现张应变势垒层上InAs量子点的有效制备。基于这种思路,成功研制出波长6.15微米和7.15微米的QDCL。
刘峰奇,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国家杰青,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从事半导体低维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1)红外及THz量子级联激光器和量子级联探测器,(2) 半导体量子点(线)材料、物理和器件。将能带工程和应变补偿技术相结合,2000年研制成功室温以上工作的波长3.5~3.57微米的应变补偿量子级联激光器;近年来先后研制出波长4.3~11微米的一系列大功率、低阈值、高光束质量的中远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频率2.9 ~3.4THz的一系列功率大于1W的THz量子级联激光器,以及中心响应波长4.0~19微米的一系列低噪声、高探测率的中远红外量子级联探测器。最近,研制出正入射响应的量子点级联探测器、量子点级联激光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