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邀请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商务部政策咨询委员会主任王洛林教授作题为“关于一带一路的若干问题”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永林教授主持。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设有3个系5个专业,包括经济学系、国际经贸系和物流电商系,经济学(国际投资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分别隶属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
王洛林教授讲座围绕“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战略内容与原则、机遇和挑战以及政策思考等四个方面展开,使在场师生对“一带一路”战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王洛林教授首先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六个时代背景,第一,经济全球化的机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球贸易体系由多边体制转向了双边体制,而中国在双边与区域机制上参与不足。第二,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第三,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国际角色的期望值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第四,全球能源结构出现新的调整;第五,近年来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出现变化,第六,我国对外开放的原有格局和体制机制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王洛林教授具体指出了“一带一路”的“三带”、“两路”架构:中俄中亚西亚、中国新疆土耳其希腊、南亚波斯湾非洲北部、东南亚印度洋大西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中国印尼大洋洲。具体如何开辟从东亚经济圈到欧洲经济圈之间50多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带”呢?王洛林教授指出,有几个基本原则需要遵循:一是对接,中国此次提出的这一战略要与沿线各国的战略对接起来,一起开发,共同发展;二是共建,不是中国的“一家独唱”,是各国的共同“合唱”;三是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四是互利共赢,警惕个别国家存在的“免费搭车”心理。
同时,王洛林教授强调,“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挑战方面,沿线地区地缘政治复杂,政局不稳;中国经济体制的弊病,如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可能蔓延至对外交流中进而带来风险;企业界存在的民族自卑感或暴发户心态等。如何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及有效克服风险,王教授在政策上做了充分思考,并在现场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可以以“一带一路”的实施推进国内企业的发展和国内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的对外开发。此外,他强调,“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切忌“一哄而起”,务必一个一个项目落实,做到每开展一个项目就能成功一个。“一带一路”是一项大战略,好战略,需从大局着眼
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教授代表学院对王洛林教授的到访和在职研究生讲座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且希望国际经贸学院的学术氛围会随着经济学大家的到来愈加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