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学生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环境学科专业认同,拓展学术视野与学术能力,3月7日下午,受环境学院邀请,中国社区生态保护专家彭奎博士在成都校区1教309报告厅为大家带来题为“从青藏高原到缅甸:生态服务型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环境学院党委书记黄成毅及相关专业200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报告会由张小洪教授主持。
随着我国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主导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获得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日益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发表讲话强调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指引。
彭奎博士揭示了传统型生态环境保护中自然保护区必须与人类活动完全隔离等观点的不合理性,他指出生态保护和人类活动、经济发展之间并不冲突,提出了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矛盾问题的一个解决办法——以社区保护机制为基础的生态服务型经济,且通过三江源玉树毛庄乡的例子为在场在职研究生生动地展示了该经济机制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主讲人简介:彭奎,中科院生态学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后,全球环境研究所项目主任。中国社区生态保护专家,主要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及气候适应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正引领团队开展中国自然保护体系和国家公园改革的开创性研究,并在三江源、祁连山、宁夏、四川、内蒙古等中国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开展基于社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实践。他是中国生态环境部咨询专家,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行动之友”专家成员,中国公民生物多样性联盟、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的主要发起人和参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