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堂演讲录音:气候变化:争议的核心
气候变暖目前号称是全球当今的第一问题,有一次开会的时候,讲到这样一句话:现在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到北京来和他会谈,没有一个人不提及关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已经是最主要的议题,这个可能超乎了大家的想象。气候变化已经不单单是科学问题,实际上已经延伸到了政治、经济、外交这些领域上,哥本哈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家可能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它会不会延伸到宗教这个领域?让我们接下来看有没有这种可能。
围绕气候变化及有关问题的故事很长很长,我现在只能是把框架性的东西讲给大家听。科学的精神就是两条:一是客观主义,一是怀疑主义。客观主义就是要尊重客观存在的事实;怀疑主义就是对任何现存的结论进行质疑。我们浙大的传统是求是,对我来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求是精神的影响。所以我可能会说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话,说错的话,你们可以对我进行批评,我非常喜欢别人对我的批评。
奥巴马为什么要宣布二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物?
【观点】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假如没有二氧化碳,地球上的生物是不大可能存在的。奥巴马为什么要宣布二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物呢?为了推动减排。
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背景,气候变化是由二氧化碳来的,那么二氧化碳是大气当中一种微量成分,它是以ppm为指标存在的。目前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是387ppm,工业革命之前是280ppm。同时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假如没有二氧化碳,我们目前地球上的平均温度只有零下16℃,我们现在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5℃,也就是温室效应提高了31℃。假如没有二氧化碳,地球上的生物是不大可能存在的。没有二氧化碳,也就是没有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也就没有了生命的存在。所以说二氧化碳对于地球来说,是必须要有的一种气体。
在地球的历史上,二氧化碳的浓度是一直在变化的,等会我会讲到。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二氧化碳不是一种污染物。很多人把二氧化碳当做是一种污染物,尤其是美国,奥巴马上台以后宣布二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物,但是明确地说,只有少数国家宣布这个。因为二氧化碳对于人体是没有任何直接伤害的,不像二氧化硫,排放出的重金属、大气中的粉尘,这些是对健康有伤害的。那奥巴马为什么要宣布二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物呢?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政府所有的减排行动都需要国会的批准,奥巴马为了推动减排,就把二氧化碳当作是一种污染物。之后众议院新上任的参议长说,把二氧化碳作为污染物是近乎可笑的一个决定。如果让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荒唐的决定。
还有几个常见的名词:第一是IPCC———大家常会听到,它是指不同国家政府间的气候变化委员会,它定期会对气候变化进行评估,其结果作为外交谈判的一个依据。所以IPCC尽管是由不同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但是它实际上还是以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科学家为主导的,也是有倾向性的。
第二就是联合国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个公约从1990年开始进行气候变化谈判,在1992年正式签署的。这个公约是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所以我们中国现在特别强调要坚持公约。
第三是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在日本签署的。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当时克林顿政府其实是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的,后来国会没有批准,美国政府又退出了这个议定书。所以美国政府不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美国外交上很多行动,都要绕过或者是打掉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里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句话大家经常听到。所谓“共同的责任”,就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那么“有区别”的责任是什么?那就是谁排放得多,谁的责任大;谁排放得少,谁的责任小。所以发达国家应该拿出技术、资金支援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这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
第四就是2007的巴厘岛路线图,大家可能也在报上经常看到。巴厘岛路线图,是对接下来的气候变化怎么谈判的一些原则性的路线,是从程序上的规定的。美国政府是在最后一刻签署的,这一点很关键。当时美国政府谈判代表坚决不愿意签,但是有几个发展中的小国指责说,假如不愿签署,那么就请不要在这里谈判了。所以美国政府在最后一刻迫于压力签了。但是美国政府也是想要把巴厘岛路线图打掉的,这是他们的一个目标。
第五是哥本哈根会议。2009年开的,可以说是一场闹剧,实际上没有任何成果。我当时不愿去参加,但实在是没有办法。当时吵得很厉害,发改委的主任给我打了个电话让我一定去,所以我就去哥本哈根跟他们“吵”了一下。你们可能可以在网上看到我是当时中国代表团里面“吵”得最激烈的。
关于全球变暖的理论框架
气候变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观点)我对这个理论有个总结,其实很简单,就是四点。所谓的政治、经济、外交的斗争主要集中在第四点,其实就是减排。
接下来进入正题。我们先看看科学问题,因为政治、经济、外交都首先要从科学开始。气候变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想简单地和大家讲一讲。
IPCC提出的关于气候变化的理论有三本书,很庞大,总共几千页,我相信没有一个人全部从头到尾看过,至少我们中国没有。我对这个理论有个总结,其实很简单,就是四点。
第一点:人类过去的百年变暖,是二氧化碳造成的。如果二氧化碳继续增加一倍,也就是从280ppm到560个ppm,那全球就会增加3℃。这个是IPCC的逻辑起点,所有的工作都是从这个逻辑起点展开的。
第二点:增温将带来灾难性后果。包括海平面的上升,粮食资源的紧缺,水资源的匮乏,物种的灭绝,传染病从南到北的扩展,冲突战争等等,这是他们的预测。
第三点:要将增温控制在2℃以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450ppm。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但是还有其他的温室气体,比如甲烷、氧化亚氮等。不同的温室气体有不同的增温潜力,把它转化成二氧化碳,这就是CO2-e,所以这个450ppm指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CO2-e的浓度,那么二氧化碳的浓度就必须更低。这是他们的判断,可以说是价值判断。
第四点:要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拯救地球,这是他们的路径归属。
整个理论都是围绕这四个大的方面,所谓的政治、经济、外交的斗争主要集中在第四点,其实就是减排,而减排则是为了拯救地球。(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