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专业是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下设的研究生专业,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有传播学、新闻学、美学、广播电视艺术、政治学硕士点。以及新闻传播学系、国际文化学系、影视与新媒体系三个教学系。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新闻实务2、媒体融合3、广告与品牌传播3、科普场馆
三、课程学习要求
一)课程学习
新闻实务/电子媒介方向:
1.以课程教学为主,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 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在全面提升学生新闻传播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加强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及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新闻与传播实践单位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实行指导教师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导师组以指导教师为主,由3-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3.在职研究生学习期间,在新闻传播实务单位或者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时间,不得少于10个月。
媒体融合方向:
1.理解媒体融合的基本概念。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在理论上掌握媒介融合的性质、特征、历史和趋势,弄清媒介融合对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冲击和影响。教学过程将通过各种研究性作业,注重对学生理论素养和批判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时刻把握媒介融合领域的理论前沿,洞悉该领域的历史发展全貌。
2.掌握融合传播的基本技能和策略。在理论训练的同时,根据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业务水平。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融合传播实践作业,一方面提高学生独立完成融合传播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日后多种形式的融合传播实务奠定基础。
3.参与新闻传播技术创新研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院媒体融合实验室的相关研究项目,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传播工具、技巧和策略,对一线的新闻报道、广告和公关实践提供指导。积极参加与相关新闻单位的媒体融合部门的合作研究,将实验室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日常业务,并根据现实反馈进行调整。
4.研究生学习期间,在新闻传播实务单位或者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广告与品牌传播方向:
1.以课程教学为主,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密切联系国内外广告与品牌传播的现实问题, 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 注重对学生广告与品牌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在全面提升学生广告与品牌传播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加强与广告与品牌传播实务单位及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交流,聘请广告与品牌传播实践单位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总监级专家等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实行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导师组以指导教师为主,由3-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3.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广告与品牌传播实务单位或者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时间,不得少于10个月。
科普场馆方向:
1.课程采用理论教学、案例分析、现场考察、亲身实践等办法结合。重点在学生学生对环境、场所和空间呈现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能够在实践中迅速上手,成为综合型展馆管理与会展传播高手。
2.通过与媒体、相关场馆及策展相关部门及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培养有特色的专业人才。
3.原则上需要3个月以上的实习时间,也支持独立的创造性毕业方案设计与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