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首届人文经济苏州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行。首届人文经济苏州论坛以“苏州奇迹的人文经济学”为主题,来自全国多个领域的4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展开学术对话和交流。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联合承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苏州市市长吴庆文,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刘西忠,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苏州市副市长查颖冬,苏州市政府秘书长俞愉,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等出席开幕式。苏州各委办局、各市区社科联、智库、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中国人民大学相关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
张东刚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和苏州市携手率先开展人文经济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力举措,也是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谱写“强富美高”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生动实践,对于推进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文经济学是一个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大命题,开展人文经济研究是一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机遇,人文经济苏州论坛是一个开放合作的大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将与苏州市团结奋斗,办好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和人文经济苏州论坛,共同打造追踪党的创新理论苏州实践的研究基地、推进人文经济创新发展的智库高地、建构人文经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平台,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书写人文经济发展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小涛在致辞时向中国人民大学和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给予苏州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
他说,当前,苏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集中力量实施“人文经济学”研究工程,努力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强大理论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校地深入践行人文经济学、推动双向奔赴的创新举措。相信以苏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样本,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学科优势、智库优势,必将形成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将积极开展“苏州人文经济研究”项目,科学系统地研究阐释“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内涵和苏州人文经济的实践经验,为苏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贡献“独树一帜”的力量。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馆研究馆员熊月之诠释了苏沪文化的渊源与江南文化中心的移动变迁;
江苏省政府参事、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沈坤荣分析了如何以数字技术赋能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社科名家任平阐释了人文经济与人文经济学的唯物史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阐述了中国现代社会的转型与中国经济学的人文重构;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吴文化研究基地主任王卫平分享并讲解了历史上的苏州人文经济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雷达分享了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苏州样本的价值探索;
苏州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研究馆员李喆带来了对于苏州人文精神表现与内核的新思考。
苏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远见书院院长、中法学院院长、国际学院院长、智慧治理学院院长王小虎汇报了苏州校区人才培养、招生就业、队伍建设、国际交流、服务苏州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
苏州校区党委书记伍聪就“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一周年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主题展进行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