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寿永教授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在职研究生演讲题目为:流动性、资产以及商业周期。石寿永教授认为现有文献(如Kiyotaki-Moore假说)认为资产市场流动性冲击是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的政策含义是中央银行应该为资产市场提供流动性以降低或消除衰退。在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美联储正是根据这种理论进行操作,推行QE1,QE2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资产市场提供流动性以应对危机。
石寿永教授通过构建一个递归竞争均衡来评估Kiyotaki-Moore假说,发现股票市场流动性冲击的确可以导致大的投资、产出和就业波动,但并不是所有的影响都如理论所预期的那样,事实上,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冲击并不是商业周期的最主要驱动力,因此,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在应对危机中可能会有作用,但它也可能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石寿永教授提出了与学界主流观点迥异的看法,论文非常有创新,观点富有启发,特别是对于理解国际金融危机等现实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石寿永教授,全球华人经济学家曾排名第1位(全球排名第42位)。石寿永教授1984年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后到加拿大多伦多学习,1998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后曾任加拿大文森大学助理教授、加拿大皇后大学副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2001年起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加拿大研究协会讲席教授。他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一套能够修正原有货币理论不足的新的货币基础理论。石寿永教授有近60篇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市场流动性(Liquidity)指资产在无太大损失下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变为现金的难易程度)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也指市场参与者广泛,同时买卖双方报价差距也很小,交易便利的市场状态。市场流动性是衡量市场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市场流动性的具体体现形式是,在繁荣的市场中,金融产品的活跃交易。市场流动性通常简称流动性。
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s):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到10年。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商业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商业周期是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商业律动,它体现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体现了技术进步,体现了消费者品位的提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