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计量经济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并成为现代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国内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北京大学孙铁山老师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及其发展变化做一介绍。同时,回顾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并梳理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最后,孙铁山老师介绍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最新进展。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如何在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中处理空间相互作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结构(空间不均匀性)结构分析。它与地学统计和空间统计学相似。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空间计量经济学与空间统计学之间的不同和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之间的不同一样。由于对其理论上的关心以及将计量经济模型应用到新兴大型编码数据库中的要求,近年来这个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
空间数据分析和建模技巧与GIS的结合,现已广泛应用于经济政策分析中,尤其是实产和房地产经济 [Anselin (1998a), Can(1998)], 环境和资源经济[Bockstael (1996), Geoghegan, Wainger and Bockstael (1997)], 发展经济[Nelson and Gray (1997)].当面临空间自相关时,标准的计量分析技巧通常会失效,而这种情形经常在地理或横截面数据集中出现,这也是空间计量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孙铁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曾于2000年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2009年获得南加州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近年来曾在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地理研究、地理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若干篇较有影响力的学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