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勒冈大学Blonigen 教授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从反倾销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出发:反倾销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在反倾销经济学的文献回顾方面,Blonigen教授从产业组织、政治经济、国际贸易三个角度分别介绍了倾销的原因及其影响、反倾销实施的原因和政策变化及其组合、反倾销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三个层面的问题。
Blonigen教授在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详细讲述了反倾销经济学目前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反倾销政策对国内外企业的影响、反倾销行为扩散对世界福利以及反倾销行为的含义、反倾销与企业合谋以及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最后,Blonigen教授对今后反倾销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他认为,反倾销研究将会集中于五个方面:政治经济模型、对微观影响的实证检验、对贸易的影响、对反倾销针对性的解释以及对反倾销的重复检验。
Blonigen教授用简洁精辟的语言对大量晦涩难懂的经典论文重新阐述,不仅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还为未来反倾销研究指明了方向,并且有助于中国对于反倾销的应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Bruce Blonigen 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经济系Philip H. Knight社会科学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资深研究员,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共同主编。Blonigen 教授长期从事以微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实证研究,在跨国公司和贸易政策等领域建树颇丰,是反倾销经济学研究的权威学者。他的研究发表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Review of Economicsand Statistic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等国际著名期刊。
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一成员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按照倾销的定义,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就会被认为存在倾销。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的差额被称为倾销幅度。所以,确定倾销必须经过三个步骤:确定出口价格;确定正常价格;对出口价格和正常价格进行比较。
WTO《反倾销协议》规定,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倾销存在;损害存在;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这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国际反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