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郑振龙作了一场题为“金融的本质”的讲座,厦门大学有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等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学在职研究生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郑教授凭借三十余年丰富的金融研究经验,指出金融的本质在于四个关键词:合作、资源、药方以及信息。金融的首要本质是合作与交换,唯有通过合作才能达到共赢,而合作的基础则是信用;金融是一种资源,它能带来经济效率的提升;作为一个药方,金融可以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而改变环境、穿越未来,其中金融衍生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本身具有强大的信息功能,在金融市场上,隐藏的信息比统计的信息更重要。
郑振龙,教授:金融工程学术带头人、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厦门大学证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1989年获厦门大学货币银行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财经系教授。郑振龙教授曾作为美国富布赖特访问研究学者在美国UCLA的Anderson管理学院与美国金融学会前主席Michael Brennan教授从事合作研究,还曾作为访问学者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进行学术研究。曾先后任亚洲太平洋地区金融学会(APFA)中国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金融学年会第二届理事会主席、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福建金融学会副会长、《金融学(季刊)》主编等职。
郑振龙教授在金融工程、资产定价、利率期限结构和金融危机等领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先后作为在职研究生主要参与者承担了10项国家和省部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5项为课题组负责人,还承担了5项横向课题(包括1项上交所联合研究项目)。出版了《衍生证券监管比较》、《中国证券期货简史》、《各国衍生市场监管比较》、《各国股票市场比较研究》等著作和教材26部,在《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101篇。主编了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金融工程》和《金融市场学》。先后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奖、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以及14项省级优秀社科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