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论坛(The Inaugural Peking University HSBC Business School Finance Symposium)日前举行。论坛聚焦新型技术和ESG金融,汇聚了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的100余位顶尖专家和学者,交流学术成果,探讨研究前沿。此外,本次论坛通过线上直播,吸引了超1.5万次的观众在线参会。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经济学讲席教授王鹏飞致开幕辞,并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近年来学院在金融学领域的学术成果斐然,在AER、JF、JFE等国际顶刊发表数篇文章。本次论坛作为学院建院2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充分彰显了学院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
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李学林介绍了合作论文“Paying off the Competition:Contracting,Market Power,and Innovation Incentives”。论文深入分析了制药行业的市场竞争与创新激励关系。论文通过研究美国最高法院2013年关于“pay-for-delay”协议的反垄断审查的裁决,发现法律限制这类行为后,现有公司的创新活动和质量显著提升,但新进入企业的创新受到抑制。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AlminasŽaldokas在讨论中指出,该研究为评估限制反竞争行为对创新激励的政策影响提供了重要证据,并对其福利结果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副教授黄杏介绍了合作论文“The True Colors of Money:Racial Diversity and Asset Management”,论文分析了基金管理团队种族多样性如何影响投资选择和投资者对业绩的反应。研究指出,少数族裔主导的优秀基金未能获得等同奖励,这可能是由于刻板印象。针对这一结论,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方华提出,可以进一步研究IPO或主要融资的影响,并就媒体覆盖率和知名度对投资者反应的影响、CEO变更对基金经理投资决策的影响等话题展开讨论。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张瑞申介绍了合作论文“Climate Value and Values Discovery in Earnings Calls”,论文通过文本分析方法研究了财报电话会议中与气候问题相关的分析师提问。论文区分了货币价值和非货币价值,发现分析师对两者都关注,但关注货币价值更多。此外,论文还通过分析师的LinkedIn信息探讨了专业度与获取气候信息能力的关系。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王宝链对关键词库扩展和非货币价值评估方法的改进,以及两种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经济研究项目执行主任Harrison Hong以“The Impact of Green Stakeholders”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演讲根据几篇关键文章展开,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得出了关于不同效率的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配置、补偿性差异或绿色溢价,以及某些棕色利益相关者赚取额外的租金等结论。现场嘉宾就“漂绿”的定义、内生化平衡供应、模型是否应该包括消费者等问题与Harrison Hong展开了深入探讨。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张一飞介绍了合作论文“Climate Innov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Evidence from Supply Chain Networks”,论文分析了美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专利如何影响其供应链中客户公司的碳排放。研究发现,这些专利显著降低了客户公司的碳排放,并提高了供应商吸引新客户的能力。新加坡管理大学助理教授李伟凯对论文进行了回顾与点评,并就气候政策的混淆效应、供应商的气候创新衡量变量等话题展开讨论。
乔治城大学副教授Francesco D'Acunto介绍了合作论文“Robo-Advice for Household Debt Repayment”。论文研究了自动化建议对债务偿还表现的影响,发现即使收费,多数消费者认为Robo-Advice的价值超过其成本,特别是在金融素养较低的群体中更加显著。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张晓燕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展开了讨论,同时建议关注对算法信任度较低的群体,这对政策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在闭幕式上,王鹏飞代表主办方对各位与会学者表示感谢,并表示,希望借此机会将深圳这座城市打造成学术交流的圣地,汇集各方英才,增进学者友谊,促进前沿研究。
本届论坛聚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前沿,针对科技创新与ESG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此次论坛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成果、碰撞思想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学术界的对话与合作,体现了学院对推动高水平学术交流和实践讨论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