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管理课程逐渐表现出“基础深厚、注重创新、立足本土、坚持国际化培养方向”的鲜明特色,并稳居国内同类课程领先水平。在课程体系方面,迄今为止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与兄弟院校大体相同。但是从第一堂课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教研室就非常强调应用性,课堂上提供了大量实务工作层面的信息,同时也特别鼓励学生们运用基本理论思考和解决现实的问题和中国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课程进入自主成长阶段,在继承传统教学特色的同时,逐步引入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派国际金融理论的客观评介,并强化国际金融市场运行和国际金融实务。这期间出版的自编教材《国际金融》(陈雨露主编,2000)即“融会了西方国际金融教材的两种编写思路,并且与中国的学科特色相吻合”,其中包括国际金融基础、国际金融管理、国际金融实务和国际金融理论评介等四篇内容。
新世纪以来,教学实践和课程建设日益趋于成熟。在准确把握国际金融课程的本质与精髓的基础上,致力于遵循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演进的内在规律,不仅要系统介绍国际金融基本知识和内容框架,更要通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相关理论、实务和政策的研究兴趣。《国际金融》(第二版)(陈雨露主编,2005)正是整个教学团队多年来埋头教学改革和教学习究的辛苦结晶。
据统计,曾经在国际货币基金IMF、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金融组织工作过的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约有50位余位,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于国际金融专业。虽然该专业在学科调整后已不存在,但国际金融课程却始终属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经常被评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具有较高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