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感知中国”的概念提出后,北京、无锡、上海等地先后组建了一批专门研发机构。温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北航师生对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一直抱以热切的关注,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物联网技术及其市场化的认识。邬贺铨院士作为我国著名的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率先开展了物联网技术研究,并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物联网技术综合研究攻关项目,为物联网在我国的推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邬院士对我国物联网的研发现状与市场化情况有着全面的掌握和深刻的见解,通过他对物联网技术的洞见,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进一步加深对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的认识。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邬贺铨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后来工作于重庆邮电大学前身(邮电部第九研究所)。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监督委员会副主任、信息产业部邮电科技委顾问、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常务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IEEE高级会员,还在清华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