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的在职研究生专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测绘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测绘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改革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测绘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农业信息化等7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专业1个。山东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
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要求计算机在职研究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人正派、身心健康;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学科的现状和最新发展;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能胜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部门、IT产业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应用开发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方向
1.计算机软件技术;2.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4.智能信息处理;5.数据科学与技术。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至五年。五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课程总学分不低于 30 学分(含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 16 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 7 学分。
2.必修环节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辅助教学、专题讨论和实践教育等,一般在第3-4学期进行。辅助教学可安排硕士研究生参加本科生相关课程的辅导答疑或部分课堂、实验讲授。科研实践由导师安排参加导师课题,或经导师同意参加其他课题,应结合文献查阅和研究进展,至少完成2次文献综述或研究进展报告。在校期间,硕士研究生至少参加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或经批准外出调研、收集资料。
3.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但不记学分。补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