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曾良教授于博东108教室为文学院研究生召开了一场以“历史词汇中俗写音义问题略探”为主题的在职研究生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分四部分展开,分别是研究汉语史必须注意字词的对应关系、文字层面与语言层面、字典如何标音和研究汉语史必须注意形音义三者的互求。
首先,闽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曾教授分析了汉语字词的对应关系:一字可以记录多个不同的词,一词也可能有多个字面形式。当一个字形既是某一词的正字,又是另一个词的俗字时,尤其要注意读音的问题。其次,对于文字层面与语言层面的问题,曾教授举了“猱”和“揉”这个例子加以具体说明。
曾教授分析不同文献中关于“猱”和“揉”的用法,得出“揉”是“猱”作动词的一个俗写。再次,对于字典是如何标音的问题,曾教授用“躧”字在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读音加以说明。
最后,闽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曾教授还提醒在场的同学研究汉语史时,要注意形音义三者相结合,注意俗写訛混规律。
讲座尾声,曾教授与在场同学进行了亲切互动,耐心回答了在场闽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的疑问,他深厚的学识与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