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考古博学院博物馆硕士(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利用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为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展示和利用的应用型在职研究生人才。博物馆专业硕士入学后可选择学习田野考古技术、文物建筑的勘测与保护、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等方面的课程,考古学在职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等方面的工作;或从事博物馆管理与教育、策划设计等工作;或掌握文物保护修复中某一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或从事文物建筑的勘察测绘、保护规划的编制或文物建筑修缮等方面的工作。
北京大学是中国高等院校中最早设置考古学科的学校。考古文博学院学科覆盖面宽、教研力量雄厚。共设两系,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学系,分辖中国考古学、外国考古学、考古学技术与方法教研室,以及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文物建筑教研室。现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人数在30-40人,硕士生和博士生人数达50人,历年培养的学生总人数已有两千多人,在职研究生活跃在全国各地并散布在世界许多国家,成为当地文物、考古、博物馆事业的中坚力量。
【研究方向】00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利用方向
【课程设置】
全院必修课: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文化遗产勘察与分析技术、学术讲座、考古文献与论文写作(一)、文献阅读与写作、科技考古写作和文献研读、实验室安全教育;
限选课:
考古(含科技考古):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各段考古学、动物考古学、植物考古、冶金考古专题、科技考古专题、陶瓷工艺学基础、古人类学、人体骨骼学、GIS与空间分析;
文化遗产展示:博物馆展览策划与推广、博物馆发展史、艺术考古理论与方法、博物馆与当代社会、商周青铜器研究、陶瓷考古研究、中国陶瓷史研究、早期玉器研究、文化遗产前沿文献选读、遗产学理论与方法;
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化学基础、馆藏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材质与保存环境、有机质文物劣变与防护、文物保护材料与应用专题、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题、无机质文物保护专题、文物分析技术、艺术史类课程;
文物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社会史、中国木构建筑年代学研究纲要、中国古代建筑范式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史、文物建筑修缮与设计、中国城市考古、中国历史地理基础、宋元明考古研究/专题、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题;
【报考条件】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开学报到日为准)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含以上
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
6、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7、在校研究生及第二学士学位在读学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考试科目】
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4英语(二);
科目三:348文博综合;
【复试要求】
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包括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培养方式】全日制学习;
【学 制】2年;
【学位授予】
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被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并被授予硕士学位。